8月29日,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共建空間智能化聯合實驗室協議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于英杰和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于海斌簽署了共建空間智能化聯合實驗室協議,并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作為中科院在微小衛星和智能制造領域的總體單位,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面向國家在空間智能化方向的重大戰略需求,決定發揮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強強聯合,共建空間智能化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將圍繞空間智能化、小行星與深空探測、衛星智能制造和空海一體化等四個方向,在相關領域進行創新研究,提出系統解決方案,為中科院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撐。在簽約暨揭牌儀式后,舉行了聯合實驗室首次工作會,并就空海一體化需求展望、太空智能化研究以及空間智能系統等方面開展進行了研討交流。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工作四十余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對此堅信不移,并篤行不怠。錢鋒積極倡導新時代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即“應用研究、工程科技人才的培......
“自主設備凈化系統”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陸軍網站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目前,為處理車輛上的生化武器,士兵們不得不穿上笨重的核生化防護(NBC)裝備,耗時約1小時才能完成一輛車的消毒,整個......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科大訊飛正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上,科大訊飛帶來了“訊飛超腦2030計劃”的最新進展和大模型加持下、“腦力”再升級的訊飛人形機器人。當前人形機器......
螞蟻等一些昆蟲有很強的“識途”能力,即使遠行也能順利找到“回家”的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從螞蟻等昆蟲的視覺導航能力獲得啟發,創建出一種適用......
智能制造正深刻改變著世界制造的面貌。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可以說,新型工業化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工業化,是自主創新驅動的工......
鏟子,刀子,錘子,扳手3個不同的數據集:模擬(上)、機器人遠程操作(中)和人類演示(下)讓機器人能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
記者昨日獲悉,佛山作為全國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之一,提出鼓勵和引導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各類機器人,繼續擴大建筑機器人項目應用范圍,加大建筑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投入數量。佛山市住建部門表示,加強建筑機器人的研......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李兵、李曜團隊在微小型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科學》。在微型機器人領域,簡化驅動形式和減少驅動器數量是一大難題,因為驅動器是限制機......
觀看《星球大戰》長大的一代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目光所及之處,仍看不到C-3PO類機器人的影子。那些預想中具有常識、能在家里和職場為人類提供幫助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會出現?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或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