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谷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于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圖片1:“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 :左上方激光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飛秒脈沖; 左方25個光源通過參量下轉換過程產生50路單模壓縮態輸入到右方100模式光量子干涉網絡; 最后利用100個高效率超導單光子探測器對干涉儀輸出光量子態進行探測。(制圖:陸朝陽,彭禮超)
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制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對于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本領域的國際同行公認有三個指標性的發展階段:
一、發展具備50-100個量子比特的高精度專用量子計算機,對于一些超級計算機無法解決的高復雜度特定問題實現高效求解,實現計算科學中“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
二、通過對規模化多體量子體系的精確制備、操控與探測,研制可相干操縱數百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機,用于解決若干超級計算機無法勝任的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問題(如量子化學、新材料設計、優化算法等)。
三、通過積累在專用量子計算與模擬機的研制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各種技術,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縱精度使之達到能超越量子計算苛刻的容錯閾值(>99.9%),大幅度提高可集成的量子比特數目(百萬量級),實現容錯量子邏輯門,研制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2019年,團隊進一步研制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國際最高性能單光子源,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模式干涉線路的玻色取樣,輸出復雜度相當于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逼近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圖片2:光量子干涉實物圖:左下方為輸入光學部分,右下方為鎖相光路,上方共輸出100個光學模式,分別通過低損耗單模光纖與100超導單光子探測器連接。(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
近期,該團隊通過自主研制同時具備高效率、高全同性、極高亮度和大規模擴展能力的量子光源,同時滿足相位穩定、全連通隨機矩陣、波包重合度優于99.5%、通過率優于98%的100模式干涉線路,相對光程10-9以內的鎖相精度,高效率100通道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圖片3:100模式相位穩定干涉儀:光量子干涉裝置集成在20 cm*20 cm的超低膨脹穩定襯底玻璃上, 用于實現50路單模壓縮態間的兩兩干涉,并高精度地鎖定任意兩路光束間的相位。(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
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對于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岳”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同時,通過高斯玻色取樣證明的量子計算優越性不依賴于樣本數量,克服了谷歌53比特隨機線路取樣實驗中量子優越性依賴于樣本數量的漏洞。“九章”輸出量子態空間規模達到了1030(“懸鈴木”輸出量子態空間規模是1016,目前全世界的存儲容量是1022)。該成果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基于“九章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將是后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圖片4:光量子干涉示意圖 (制圖:文樂,羅弋涵)
《科學》雜志審稿人評價該工作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a state-of-the-art experiment),“一個重大成就”(a major achievement)。研究人員希望這個工作能夠激發更多的經典算法模擬方面的工作,也預計將來會有提升的空間。量子優越性實驗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更快的經典算法和不斷提升的量子計算硬件之間的競爭,但最終量子并行性會產生經典計算機無法企及的算力。
上述項目受到了中國科學院、安徽省、科技部、上海市和基金委的支持。
10月22日,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儀量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
盡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進展突飛猛進,但量子計算機的“性情”仍不穩定,容易出錯,尚無法投入實際應用。為此,包括谷歌和IBM等在內的眾多公司競相開發量子糾錯技術,旨在為最終實現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系統奠定......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實驗表明,已延用135年的阿倫尼烏斯公式需進行修改,才能應用于量子領域。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志。具有不同能級量子波函數的雙勢阱。圖片來......
直播時間:2024年8月30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73131739152......
8月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以《聚焦創新型企業從“實驗場”到“應用場”“獨角獸”這樣長成》為題,報道了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推動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創新成果。以下為報道原文。從“......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敏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顆衛星獨一無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體系它就是由中國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2003年萌發......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陳凱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等合作,成功實現了關閉探測效率漏洞與局域性漏洞的哈代非定域性演示。該研究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提供了新證據,并為相關......
于第一梯隊,但仍有隱憂 7月20日,2024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峰會暨量子計算開發者大會在廣州黃埔舉行。年逾8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應邀參會,并為年輕的后備人才頒獎——第三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
關于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4〕139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