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為什么民間有家家戶戶掛上艾葉的習俗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習俗源于民間流傳的避災說。傳說古時候,一位神仙巡察人間,見浪費糧食嚴重,決定降災人類,后見一婦人愛孤兒勝過親生兒子,為之感動,告訴她門前掛艾可以免災。后來這婦女將這一方法告訴了所有的人,使人們避免了一場災難。這種說法在東北以及河北唐山等地廣為流傳。
民諺所謂:“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從古至今,艾葉用于預防瘟疫的記載很多: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明確提到了用中藥加熱煎煮后產生的熱氣,可用來熏蒸治療疾病。端午節期間,古代的勞動人民就開始運用艾葉焚燒或煎煮來驅除瘟疫,實際上是一種熏蒸療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現代研究證實:艾葉煙熏患處除了有抗菌作用外,還可以在室內空氣中形成藥分子膜層,而懸掛的艾葉其揮發性物質的揮發,在人體周圍空氣中也能形成天然消毒氣幕。經呼吸系統侵犯人體的細菌、病毒最易蓄于鼻腔與咽喉,艾葉中大量滅菌、抗病毒成分可于鼻腔、喉頭與氣管中形成“藥膜”,達到抗菌、殺毒、防病的效果,故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有預防瘟疫病流行的作用。由此可見,在蚊蠅孳生、百蟲活躍的仲夏疫病流行季節,民間流傳的“端午插艾”這一習俗是有科學依據的。
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能抗細菌污染和感染的強大新武器。他們開發出一種方法,可誘使噬菌體(吃細菌的無害病毒)連接在一起,形成微小的珠子,每個珠子......
為了生產環保的塑料食品包裝和容器替代品,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性涂層,可以噴在食品上,防止病原微生物和腐敗微生物入侵以及運輸破壞。這一可擴展的工藝可能會減少塑料食品包裝對環境......
美國科學家研究了一種無毒、可生物降解的抗菌食品包裝系統,不僅能延長食品保質期,還能提高食品安全性。利用牛油果開展的原理驗證實驗表明,該系統有望擴展用于生產低成本、環保的抗菌食品包裝。相關研究6月20日......
先天免疫是宿主細胞抵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的防御機制,在此防御過程中溶酶體依賴于其內部的水解酶分解入侵的病原體,因此增加細胞內溶酶體的數量能夠提高宿主的先天免疫防御能力。已有研究報道TFEB是調控溶......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與其他俄羅斯學者開發出一種能夠使高級手術關鍵材料之一的鈦合金產生抗菌作用的新技術。研究人員稱,根據新方法加工的植入物將顯著加快和促進創傷的恢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膠體和表......
最近,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劉洪陽研究員和博士研究生孟凡池等人與北京大學馬丁教授、遼寧大學夏立新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王寧教授、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姜政研究員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等團隊......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工業技術與設計大學開發出一種用絲綢廢料制作新型抗菌材料的技術。這種抗菌材料由絲綢廢料制成的無紡布材料制成,其表面所有沉積的真菌、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和病毒會在24小時內死亡,可......
細菌感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革蘭氏陰性菌由于具有不可滲透的外膜,其導致的細菌感染難被治愈,相關藥物匱乏。抗菌性多肽以物理作用破壞菌膜,不易產生耐藥性,被稱為下一代抗生素,對革蘭氏陰性菌表現出......
細菌抗藥性的出現與擴散嚴重威脅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應對這一挑戰亟需開發新型抗菌物和抗菌療法。窄譜抗菌物/療法可特異性地識別并清除目標病菌,從而減少對宿主共生菌群的脫靶干擾、并降低對細菌的抗藥性進化壓力。......
全球每年因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上千萬。雖然使用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抑制細菌的方法,但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性問題已日益突出,細菌耐藥性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發展一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