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26日,第五屆國際植物園協會亞洲分會暨東亞植物園網絡會議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召開,來自亞洲及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植物園、科研機構、大學、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150余位專家和官員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由國際植物園協會亞洲分會暨東亞植物園網絡主辦,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共同承辦,中國植物園聯盟、中國環境學會植物環境與多樣性專業委員會、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等聯合協辦。會議主題為“植物園在構建生物資源服務能力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大會期間,與會代表共同分享了珍稀瀕危植物資源保護、植物資源發掘創新與開發利用、外來入侵植物及其應對策略、植物園建設管理以及植物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討論交流了植物園在構建生物資源服務能力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和增強植物園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著名植物學家、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主席Vernon Heywood教授作了《全球植物園應對外來入侵物種行為準則與中國植物園的作用》報告,并認為本次大會開創了植物園國際合作和區域合作的新階段,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國際植物園協會秘書長、東亞植物園網絡總協調員、華南植物園主任黃宏文研究員作了《植物園活植物收集:歷史上的馴化與現代遷地保育》的大會報告,論述了歷史上引種馴化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社會價值和植物園在植物遷地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護所發揮的科學研究作用、創新和機遇。
大會期間還召開了國際植物園協會亞洲分會工作會議、東亞植物園網絡會議和國際植物園協會理事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國際植物園協會亞洲分會理事會,討論了東亞植物園網絡和國際植物園協會未來工作重點與主要任務。
第五屆國際植物園協會亞洲分會暨東亞植物園網絡會議為東亞地區的植物學專家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探討了植物園在發揮生物資源服務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應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促進經濟社會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和養料,其中養料又包括種類眾多的營養元素。氮素(N)作為植物營養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份,也是葉綠素的組成成份,因此氮的多寡......
1月12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4個分布于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棱子芹、線葉球蘭、尼泊爾菊三七等24個西......
植物養分經濟在理解物種共存、適應策略、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供給服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為深入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植物在不同研究尺度的計量化學和養分回收特征,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絲路綠色發展研......
黃龍病是全世界危害最嚴重的柑橘類疾病,通常通過昆蟲媒介柑橘木虱傳播。當前防治主要依賴于物理清除受感染植株以及對柑橘木虱進行化學殺滅,但兩種方法均成本高昂且效果不佳。找到一種成本低、無環境污染的柑橘黃龍......
植物開花時間各不相同,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近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授李培金課......
“植物水力權衡假說”認為,植物的木質部不能同時具有高的水分運輸效率和水力安全(對抗栓塞)的特性,即水力效率-水力安全存在權衡關系。然而,已有研究發現,全球范圍內存在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均較低的物種,使植......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團隊首次發現氣溶膠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設施環境的重要傳播途徑,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綠色生態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目前公......
非洲之角(HornofAfrica),位于非洲東北部,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等國家,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具有大約5000種維管植物,其中半數是該地......
細菌的耐藥基因是自然環境中新出現的一種潛在威脅。細菌獲得耐藥基因,將損壞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同時,耐藥基因可通過水平基因轉移(HGT)從一種細菌轉移到另一種細菌。但是,目前水環境中耐藥基因與細菌之間的相......
許多植物在受到昆蟲的啃食后,會合成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inhibitor)。蛋白酶抑制劑能高水平的抑制害蟲體內的消化酶,被認為是植物抵御害蟲的一種重要的天然防御手段。昆蟲的啃食會快速激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