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23 16:16 原文鏈接: 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圓滿閉幕再享色譜新技術盛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究員、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馬光輝研究員和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帶來了精彩的大會報告。閉幕式上,大會頒布了15個優秀青年口頭報告獎和25優秀墻報獎。

    會議現場

    大會報告主持人: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玉奎院士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玉奎院士帶來了題為《色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報告。

      張玉奎院士介紹了大化所色譜學科的發展,從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開始進行氣相色譜多元組分分離研究,研究出了第一根填充色譜柱;1962年研制出第一臺氣相色譜儀;1963年將色譜應用于石油化工和軍工等領域;70年代-80年代開始高效液相色譜理論和柱系統研究;1985年建立了國家色譜研究與分析中心;90年代開始智能色譜的研究;2008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五十年代建立色譜學科/石油(體積色譜、GC);六十年代開始軍工領域的研究(火箭推進劑);七十年代開始高效液相色譜的研究;八十年代開始智能色譜研究(專家系統);九十年代開始復雜體系的研究(環境、生化、天然產物);21世紀初開始組學的研究,包括蛋白組、基因組、代謝組、本草物質組等。

      張玉奎院士還分享了柬埔寨提克油、紅鷹五號、東北凍雞會戰和茅臺酒香料成分研究等小故事。隨后,張玉奎院士介紹了高效液相色譜填料及色譜柱的發展:硅膠分離介質5-10微米,化學鍵和固定相(C18、C8、苯基、離子交換、氰基)K-1色譜柱等。

      張玉奎院士表示今天的質譜需要更高峰容量的色譜。最后,張玉奎院士分享了50年來的論文發表數情況,他表示50年來色譜技術久盛不衰。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張先恩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帶來了題為《合成生物學及分析化學》的報告。

      張先恩回顧了過去150年時間生命科學里程碑事件,每50年就有一個大事件發生,1859/1900年經典遺傳學建立,1950s發現DNA雙螺旋結構,2000年啟動和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在合成生物學方面,早在1913年,美國Ledus就提出了合成生物學與生命機制,2013年生物合成了半青蒿素,后來中國在合成生物學方面也發表了很多很好的文章。

      張先恩表示合成生物學的科學意義有: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創了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及基因生物技術;人類基因組學,“讀基因組”生命科學進入組學時代和系統生物學時代;合成生物學,“編寫基因組”,生命科學進入設計與重望生命時代。

      合成生物學是具有顛覆性的,它突破了生命科學的現有認知,是生物柔性體系與工程剛性理念的不協調,對傳統產業技術路線有顛覆作用,是高階合成生物體系。

      合成生物學主要任務是針對工業合成、合成醫學、高效農業、環境安全的重大技術需求,以實現性人工合成生物及其重大應用為目標,設置3+1的個主要任務、包括11個任務模塊、47研究方向,重點解決合成生物設計的基本科學問題,提高人工生物體系的構建能力,創新合成生物關鍵技術,提高合成生物使能技術與安全評估等基礎能力。

      分析化學在合成生物學中的機會包括:基因組學,先進的測序技術、轉錄組;代謝組學分析,代謝流分析(底物、中間代謝物,產物);細胞微環境分析,ROS、pH、離子、細胞微區;合成生物傳感器,細胞傳感器、復合酶組裝及順序催化傳感;納米生物器件,自組裝合成DNA器件,RNA器件,蛋白器件。合成生物學對于分析化學的需求是增加通量、動態、高靈敏。

    清華大學化學系 張新榮教授

      清華大學化學系張新榮教授帶來了題為《質譜單細胞代謝物分型研究》的報告。

      張新榮表示近年來單細胞蛋白質組分析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張新榮介紹了一種單細胞液滴萃取Pico-ESI-MS方法,可應用在細胞分型中的研究中;建立了一種免標記流式細胞分析,可以做正負兩種離子的研究,此方法可應用于單細胞成像和組織成像。張新榮還介紹了一種真空紫外激光解吸電離質譜法,以及SIMS和VUV-TOF對海拉細胞的二維離子成像。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關亞風研究員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究員帶來了題為《液相色譜儀微型化的思考——下一代液相色譜儀器》的報告。

      關亞風首先介紹了液相色譜儀技術的發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發展常規HPLC的同時,科學家也在發展微柱液相色譜技術,生物技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nano-LC-MS的發展。十幾年前,UPLC的出現使分析速度提高了5倍,理想條件下可以提高10倍。這已經接近傳統設計理念以及合理的經濟性所能達到的極限。

      下一代液相色譜儀需要大幅度提高分析通量,單臺儀器能夠同時分析4個甚至16個樣品,每個樣品的分析速度與UPLC相當,而總的流動相消耗、色譜填料消耗與單臺UPLC儀器相當,甚至有所減少,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關亞風表示下一代微型液相色譜儀的發展重點是需要整機的流路結構、微流量高壓輸液泵、輸液梯度的控制、檢測池體積的要求等。

      關亞風表示流路結構采用多歧板設計思想。進樣閥的定體制作在多歧板上,檢測器也部分制作的多歧板上,色譜柱與進樣閥、切換閥與檢測器之間都是直接相連,不需要連接管路。在微流量高壓輸液泵中,關亞風介紹到了梯度注射泵、熱膨脹泵、電滲泵等。在檢測器方面,關亞風還介紹了雙波長UV-LED吸收光譜檢測器和高靈敏發光二極管誘導熒光檢測,μ-LC柱關鍵部件-無死體積接頭等。

      他介紹到了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小型熒光檢測模塊,此模塊將光源、整個光路、熒光檢測器、控制電路全部在這個模塊里,總功耗1W。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馬光輝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馬光輝研究員帶來了題為《新型色譜分離填料促進蛋白質藥物和疫苗分離純化的創新》的報告。

      馬光輝介紹到一種微孔膜乳化法,微孔膜乳化法成功制備出均一液滴,反相(W/O)高溫膜乳化技術制備尺寸均一、可控的瓊脂糖凝膠微球。研制出了全自動系列膜乳化設備和均一孔徑膜,推動了膜乳化科學研究和新方法的轉化成功,將瓊脂糖生物色譜填料產業化,目前均一技術和瓊脂糖微球填料在300多家單位應用。

      為了提高分離精度和速度,馬光輝創建了高粘度體系的均一、小粒徑、高強度微球制備新過程,開發了生產用的30-40微米和分析用的6-8微米兩大類系列產品。

      在解決疫苗等超大分子分離純化效率低等問題,馬光輝建立了微球結構控制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提出了新型制備方法——膠團溶脹法,發現了超大孔微球提高類病毒顆粒的穩定性。實現了用色譜法純化乙肝疫苗。

    湖南大學 譚蔚泓院士

      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帶來了題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精準診斷》的報告。譚蔚泓介紹了流式細胞儀、熱泳技術與外泌體、質譜流式分型方法在利用DNA核酸適體進行疾病分子分型中的研究。

      譚蔚泓院士利用大量的細胞核酸適體來對病人樣本對細胞進行分子分型,基于流式熒光對白血病病人樣品的分子分型進行研究,基于熱泳技術輔助的外泌體對早期診斷和腫瘤分類進行研究,基于質譜條形碼對癌癥病人樣品的分子分型進行研究。

      隨后譚蔚泓院士介紹了一種質譜流式細胞儀,其工作流程:金屬標簽抗體標記的細胞進入流式細胞儀,細胞逐個通過ICP質譜裝置,進行離子化,在TOF中分離不同質荷比的離子碎片,對每個細胞各種金屬標簽進行質譜檢測。質譜流式細胞儀具有高通量(可同時檢測>100個通道),簡化實驗流程,節約樣品和試劑,高分辨,高穩定性等優勢。

    閉幕式

    閉幕式主持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國旺研究員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麗華研究員公布優秀青年口頭報告獎名單

    島津公司市場經理徐海波和張玉奎院士為優秀青年口頭報告獎獲得者頒發證書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康經武研究員公布優秀墻報獎名單

    安捷倫大中華區市場總監鄭欣和張玉奎院士為優秀墻報獎獲得者頒發證書

      本次大會優秀青年口頭報告獎獲獎者由島津公司贊助,優秀墻報獎由安捷倫公司贊助。

    復旦大學張祥民教授致閉幕辭

      張祥民表示本次大會共有1023人參加,52家廠商參展,7家媒體/期刊報道此次大會。最后,張祥民對此次會議參會者、參展商以及所有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相關文章

    化物所技術外流,液流電池技術為何如此誘人?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6日發布消息稱,近日,該所李先鋒研究員團隊與比利時科爾德集團控股EcoSourcen公司簽署了新一代液流電池技術許可合同,共同推動該技術在歐洲市......

    20余年科技攻關,做有用的研究

    20多年的努力到了最后關頭。2020年的大年初八,突發的疫情來勢洶涌,為了保障工廠生產順利運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丁云杰團隊緊急收拾行裝,從大連趕往遼寧阜新,......

    科諾美Voyager二維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申報ANTOP獎啦!

    五月春光秀枝頭,2022年第一期ANTOP獎的申報和評審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開展。由科諾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二維超高效液相色譜領航者”ANTOP獎進入大眾評審階段。獎項名稱:二維超高效液相色譜領......

    大連化物所:實現單原子催化劑光熱協同催化乙炔半加氫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組)張濤院士、喬波濤研究員等與太陽能科學利用研究中心(1600組)李仁貴研究員等合作,在單原子光熱催化乙炔半加氫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作團隊通過......

    科研儀器自主創新成果推廣專欄涉色譜、質譜等國產儀器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科研儀器項目支持引導下,我國科研儀器自主創新取得積極進展,產生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國產儀器品牌,部分國產儀器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知名品牌同類儀器的水平。為積極促進國產儀器在高校和院所......

    中國化學會分子醫學專委會成立譚蔚泓院士任主任委員

    2022年5月8日,中國化學會分子醫學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成立大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50余位代表參加。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院士、秘書長范青華、副秘書長李志波等人在線參加。經委員會......

    通過凝膠滲透色譜表征候選塑料:聚羥丁酸

    在過去幾十年環保塑料得到蓬勃發展。其中一種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不是從石油產品制得,而是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得的生物聚合物,即聚羥丁酸或PHB。PHB在商業產品中的應用,依賴于低成本工藝的發展,生產出來的......

    PC/ABS樹脂的失效分析:通過凝膠滲透色譜測試分子量

    對于聚合物材料來說,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是決定力學、結構和溶液性質的重要因素。這些性質將影響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1,2。可以通過測試最終成品材料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來判斷材料聚合的成功和失敗。當前......

    大連化物所團隊揭示含鋇鈣鈦礦材料高溫氧活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維慎/朱雪峰團隊與電鏡技術研究組研究員劉偉、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等合作,發現了在高溫富氧條件下,含鋇(Ba)材料表面析出......

    招標!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采購氣相色譜儀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發布招標公告,欲以66萬元預算采購氣相色譜儀等設備。具體招標信息如下:一、項目概況氣相色譜儀等設備采購項目的潛在供應商應在深圳市閃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獲取招標文件,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