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7月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吁。
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后一周里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林道是巴伐利亞州博登湖上的度假勝地,它與諾貝爾獎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年,兩名林道的醫生和一名瑞典王室成員牽頭,召集了7名來自丹麥、瑞典、瑞士、美國和德國的諾獎得主來到這個小島,與青年一代研究人員交流。由此,諾獎得主與青年學者的林道聚會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
如今,61年過去,到過林道的諾獎得主有430人,青年學者人數2.5萬。醫學或生理學、文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林道論壇主題學科年年不同,今年的主題是物理。
從2日開始,20多場諾獎得主講座將陸續展開,話題涵蓋暗物質、中微子等專業知識,也涉及新能源、氣候變化等大眾話題。
“我對這個專業感興趣是因為它在解答關于自然的問題,在尋找起源的答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研究生喬舒亞·狄龍說。
如果分得更細一點,狄龍的專業是宇宙學,一門研究宇宙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學科。“我想了解這個專業的研究進展,畢竟與大師們和其他地方的同學交流是和看書不一樣的。”
狄龍最想見到的“大師”、201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萊恩·施密特定于2日做題為《宇宙學的發現與標準模型》的講座。不過,狄龍最想知道的不是大師們發現了什么,而是“他們怎么發現,怎么克服研究中的困難”。
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承山帶著類似的疑問來到林道。“這里沒有多少諾獎得主和我的研究領域有關,不過沒關系,我最想了解的就是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這么多年是怎么堅持下去踏實做研究的,”他說,“我猜想,諾獎得主成功是因為他們勇往直前、不言放棄的態度以及與人合作的精神。”
在林道,除了每天上午諾獎得主的講座,每天下午正式的討論會和私下交流也是論壇重點。青年學者有機會在不同場合請諾獎得主答疑解惑。
“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各種交流機會,最大限度地享受在林道的對話,”貝納多特在開幕式上對青年學者們說,“‘教育、激勵、聯系’是林道諾獎得主論壇的理念,我們希望你們能在這里學到寶貴經驗,在學術研究上得到啟發,同時建立一些或許能持續一生的聯系。”
除了論壇參加者,貝納多特還邀請公眾借助一個名為Lidau Mediatheque的網絡平臺免費觀看講座視頻。
除論壇講座視頻外,這個網絡平臺還發布參會諾獎得主的講座摘要、照片和簡歷等。截至1日,平臺已上載232條視頻、244張照片和360篇講座摘要,涉及430名諾貝爾獎得主。這些資料最早的來自1952年,涉及化學、物理學、醫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
目前,大部分講座語言為英文。論壇主辦方打算與國際學術機構合作,今后可能提供中文翻譯。
汾河水畔,錦繡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領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300余位來自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等的高級官員,部分外國駐華......
2022年7月30日,由MDPI主辦的國內首屆可持續出版論壇——出版倫理道德在大連圓滿閉幕。出版倫理道德建設是國際出版管理體制中的關鍵環節,可為國際科技出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MDPI作為全球最......
————北京卓立漢光助力高端光電分析儀器發展論壇 長久以來,我國高端儀器行業與進口產品差距較大,而面對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形勢,人們意......
7月23日,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第十四屆館校結合·科學教育論壇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論壇主題為“館校結合助推雙減工作”,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與會專家圍繞“雙減”的歷史淵源、國家政策內涵和趨勢;......
博鰲論壇將開幕!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4月20日至22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據悉,本屆論壇年會將集中討論“疫情防治”“數字經濟”......
3月28日,國家原子能機構在京舉辦首屆季度論壇,主題為“核科技引領未來”,與會專家圍繞核科技發展、核科技國際合作、核能發展現狀與趨勢交流研討。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出席論壇,他在致辭中指出,在黨中......
“目前我國約有2160萬女科技人員,占全國科技人才資源總量的40%,這一總量和比重都位居世界前列。”在3月8日于北京舉辦的女科技工作者發展與創新“長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隨著2020版《中國藥典》面世,我國藥品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將與歐美藥典標準全面接軌,對實驗室規劃建設、質量管理、技術能力、檢驗控制理念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升藥企實驗室管理能力,促進醫藥檢測......
導讀近兩年,隨著兩個辦法、《藥品記錄與數據管理要求(試行)》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無不體現國家藥監局“四個最嚴”的管理思路。在制藥行業中,實驗室是藥品生產環節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后一道防線,是保證藥品質量......
11月30日,記者從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獲悉,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將于12月4~5日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此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相關學術機構、高校、國際組織、企業等幾十家單位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