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6年,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漢弗萊(Davy,HumPhry 1778-1829)的堂弟,愛爾蘭港口城市科克(Cork)皇家學院化學教授戴維·愛德蒙德(Davy,Edmund1785-1857)在加熱木炭和碳酸鉀以制取金屬鉀過程中,將殘渣(碳化鉀)投進水中,產生一種氣體,發生爆炸,分析確定這一氣體的化學組成是C、H(當時采用碳的原子量等于6計算),稱它為“一種新的氫的二碳化物”。這是因為早在1825年他的同國化學家法拉第(Faraday,MIChael1791-1867)從加壓的蒸餾鯨魚油獲得的氣體(供當時歐洲人照明用)中也獲得一種碳和氫的化合物,分析測定它的化學組成是C、H,命名它為“氫的二碳化物”。實際上法拉第發現的是苯,戴維·愛德蒙德發現的是乙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