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類——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迅速氧化,供應能量。糖類也是構成機體的重要原料,參與細胞的多種活動。例如糖類和蛋白質合成糖蛋白,是抗體、酶類和激素的成分。糖類與脂類合成糖脂。是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原料。糖類對維持功能有特別作用。糖類有解毒作用。肝糖原儲備充足時,可增強抵抗力,食物供應足量糖類,可減少蛋白質作為供能的消耗。
肝臟是調節血糖濃度衡定的重要器官。肝臟原有糖原約占肝臟重量的5~6%,成人平均約有糖原100克左右。當長時間大量攝入糖類食物后,肝糖原可達150克左右,健康胖者甚至可達150~200克,當饑餓10余小時后,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
血糖過低或食欲消失時,可口服或靜注葡萄糖。口服后葡萄糖經門脈吸收后直接入肝,較靜脈輸入更為有利。肝病患者若糖耐量降低,而血糖升高,有肝原性糖尿病時,則不宜靜注葡萄糖,也不必口服葡萄糖。
肝病患者應供給足量糖類,以確保蛋白質和熱量的需要,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肝內有足夠糖原儲存,可增強肝對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保護肝臟免遭進一步損傷,促進肝功能的恢復。但肝內糖原儲存有一定限度,過多供給葡萄糖,也不能合成過多糖原,因此,強調限制熱量過剩導致肥胖,對肝病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強調食療的意義在于此,針對自身疾病和營養情況選擇補充食品,改善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各種食品都將對人體的某種器官發揮一定的作用。如果飲食得當則可維持生理平衡,一般認為,米、面、肉、蛋多屬酸性食物,蔬菜、水果以堿性居多,適當調理有利于人體代謝的酸堿平衡。
肝病患者或兼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的人應少食動物脂肪,食用肉類時宜用魚、蝦、瘦肉;平素兼有脾胃虛弱的人可多吃白扁豆和豆制品,因為這類食品區脾胃、除濕熱,且富含蛋白質,可調節并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了解每種食品的基本營養成分和性味作用,實現自我療養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