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山東省農科院玉米所高產育種創新團隊育成的早熟、耐密、抗倒、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魯單608”通過國家審定。
“魯單608” 山東省農科院供圖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生產上玉米收獲多采用果穗機收或人工收獲方式,籽粒機收(直接在田間脫粒機收)占比不到5%,而發達國家全部采用籽粒機收。果穗收獲既增加了勞動力成本,而且后期晾曬時間長,籽粒容易發霉,造成商品糧質量下降。目前生產上缺乏早熟、后期籽粒脫水快、適合籽粒機收的玉米品種。
為此,農業農村部于2014年組織國家良種攻關,重點攻克玉米籽粒機收等卡脖子技術難題。玉米所積極承擔國家良種攻關任務,根據我國黃淮海玉米生產新特點和種業發展新形勢,從創新種質入手,強化熟期、密度、抗性、籽粒脫水、產量等關鍵性狀選擇,育成了突破性新品種“魯單608”。
“魯單608”屬于早熟品種,比對照早熟3.5天,合適播種期為5月底—7月初。該品種株型緊湊,中高稈、穗位低,適宜密度范圍廣,每畝密度4500~5500株均可獲得高產。在2018年至2019年黃淮海夏玉米機收組良種攻關大區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598.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增產幅度名列該組試驗前列。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到641.5公斤。適收期籽粒含水量僅為26.3%(一般品種高于35%,審定標準為低于28%),后期站稈性好,適合收獲機直接進行籽粒機收。在近三年各級各類試驗中,“魯單608”表現優異,獲得業界專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