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05 22:13 原文鏈接: 糞便檢驗檢查

    糞便檢查的主要目的

    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腸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有無炎癥、梗阻、出血、寄生蟲感染等情況

    根據糞便的性狀和組成了解消化狀況,借以粗略地判斷胰腺外分泌功能

    用糞便隱血檢查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篩選試驗

    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以防治腸道傳染病

    糞便標本收集注意事項

    1、糞便標本務求新鮮,且不可混入尿液,盛器應潔凈干燥,檢 查細菌時應采集于消毒容器內。

    2、一般檢查留少量糞便即可,如孵化血吸蟲毛蚴最好留全部糞 便。

    3、制備糞便涂片或培養分離病原體時應選其粘液或膿血部分, 如無異常所見,則可自糞便表面不同部位、糞便深處及糞端等多處取材。

    4、檢查阿米巴滋養體應于排便后立即從膿血或稀軟部分取材涂片進行鏡檢,標本送檢及檢查時需保溫。

    5、檢查蟯蟲卵需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自肛門周圍皺壁 處拭取。

    6、無糞便而又必須檢查時可經肛門指診或用采便管獲取糞便。 灌腸后的糞便常因過稀及混有油滴等不適于作檢查標本。

    (一)一般性狀檢驗

      1.量 100~300g /次/天。胃、腸、胰有炎癥或功能紊亂時因分泌、滲出及消化吸收不良而糞便量增多。               

      2 .顏色與性狀    正常為黃褐色、軟泥樣圓柱狀,病理情況下可有較多變化

      3.氣味    正常糞便因含蛋白質分解產物——靛基質及糞臭素等而有臭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輕。

          患慢性腸炎、胰腺疾病特別是直腸癌潰爛繼 發感染時有惡臭。脂肪及糖類消化不良時糞便 呈酸臭味。       

    4.寄生蟲體  蛔蟲、蟯蟲及絳蟲等較大蟲體或其片段

    5.結石    膽石、胰石、胃石、糞石等

    病變時顏色與性狀的變化

    (1)稀糊狀或稀汁樣便: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 腹瀉、偽膜性腸炎、艾滋病伴發腸道隱孢子蟲感染

    (2)溏便: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胃竇儲留  

    (3)米泔樣便:霍亂、副霍亂

    (4)粘液便:各類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5)凍狀便:腸易激綜合征(IBS)、某些慢性菌痢

      (6)膿血便:下段腸道有病變,痢疾、潰瘍性結 腸炎、局限性腸炎、結腸或直腸癌 

        ☆細菌性痢疾:以膿為主

        ☆阿米巴痢疾:以血為主

     (7)鮮血便:痔瘡、肛裂、直腸癌、直腸息肉

     (8)柏油樣便: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樣便:阻塞性黃疽

     (10)細條狀便:直腸狹窄,多見于直腸癌 

     (11)干結便:便秘 

     (12)乳凝塊:乳兒消化不良時

    (二)顯微鏡檢查

    1.細胞:

     (1)白細胞:主要指中性粒細胞,正常不見或偶見

          增多:腸炎(<15個/HP散在),菌痢多量 嗜酸細胞增多: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

     (2)紅細胞:正常無,腸道下段炎癥(如痢疾、潰瘍性 結腸炎等)、結腸癌及出血時可見

     (3)巨噬細胞(大吞噬細胞):菌痢、直腸炎癥

     (4)腸粘膜上皮細胞:正常見不到,炎癥時增多

     (5)腫瘤細胞:乙狀結腸癌、直腸癌

    2.食物殘渣

    (1)淀粉顆粒:腹瀉者的糞便中易見到,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時增多

    (2)脂肪小滴:腸蠕動亢進,腹瀉及胰腺外分 泌功能減退時可見增多,尤其是慢性胰腺炎、胰頭癌時 

    (3)肌肉纖維:腸蠕動亢進,腹瀉或蛋白質消  化不良時可增多胰腺外分泌功 能減退時易見

    (4)結締組織:胃疾患而缺乏蛋白酶時

    (5)植物細胞及植物纖維:腸蠕動亢進腹瀉時增多 

    3.寄生蟲

    腸道寄生蟲病診斷主要靠鏡檢查找蟲卵、原蟲滋養體及其包囊

    在艾滋病以及其他處于繼發性

    相關文章

    《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利用》出版

    記者6月11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擔任主編,牽頭組織全國知名環保等領域專家撰寫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利用》學術研究專著,已正......

    曾遭美國基金評委質疑!他們從糞便中獲得意外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20.shtm文|杜珊妮提及糞便,多數人會避而遠之。但有些科學家選擇迎難而上,因為它很有可能是一塊......

    南瓜蟲的致命天敵竟是自己的糞便!

    南瓜蟲是一種常見且難以控制的農業害蟲,其生長和生存需要健康的腸道細菌來維持。但它們剛出生時并沒有從父母那里獲得任何細菌,這使其在建立腸道微生物群之前很脆弱。美國科學家發現,為了獲得健康的細菌,小南瓜蟲......

    糞便樣本庫立功,多種疾病可獲得免疫

    人類生活和飲食方式的改變導致了腸道微生物群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里。這些變化與哮喘、過敏、消化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團隊在近日發表于......

    最新研究告訴你糞便移植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研究現狀

    生活在機體腸道中的很多微生物與都存在于我們的糞便中,近年來,很多研究人員對糞便微生物移植(FMT,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s)進行了大量研究來確定其是否能夠改善多種患者的健康......

    鐘南山、李蘭娟團隊分別從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2月13日從科技部獲悉,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近日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對于準確認識疾病的治病傳播機理,幫助全社會有針對性地做好防......

    糞便里有新型冠狀病毒,難道是吃進去的嗎?

    查明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助于遏制疫情。最近,不少衛生專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免疫學者商周認為,根據對SARS病毒的研究,現有的證據不太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糞-口”傳播的假設。雖然......

    又多一種感染途徑!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于臨床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癥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人在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

    為何糞便會呈現多種不同的顏色?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排便完成后,都會看一下便便,當看到一種不同尋常的顏色時我們會感到一陣恐慌;實際上,便便除了棕色外,其還有很多其它的顏色,其中綠色的糞便常常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但這種情況非常普......

    研究人員從糞便中尋找到了癌癥的線索!

    這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愿意談的東西,但其可能是幫助進行腸癌早期診斷的工具,這里我們要談論的就是糞便。在診斷某些癌癥時,糞便或許能表現出特殊的優勢,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者ChrisProbert教授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