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1-19 10:00 原文鏈接: 糞便DNA分析可提前發現腸癌

      日前,“第一屆癌癥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在杭舉辦。專家表示,腸癌病程發展較慢,是非常適合開展篩查的癌種,但目前中國腸癌早診率不到10%,呼吁將腸鏡篩查納入醫保。同時,腸癌早篩又有了一項新技術——糞便DNA分析,通過結腸壁脫落的細胞來尋找“癌跡”。

      專家呼吁: 將腸鏡篩查納入醫保

      在中國,腸癌城市發病率已經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每年新發約40萬人,死亡約19.5萬人,每年4.2%的增速遠超國際水平。浙江是腸癌高發省份,這可能與飲食結構有關,喜歡吃糯米和年糕等。

      “因為經濟發達、私家車普及、高蛋白飲食等原因,腸癌已經成為臺灣、香港等地排名第一的癌癥。臺灣、香港的今天,一定是內地很多城市的明天。”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張蘇展教授說。

      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介紹,腸癌的發展有一個漸變過程:增生→小腺瘤→大腺瘤→重度非典型增生→早期腺癌→晚期腺癌,早期發現有助于治療,但是,目前中國腸癌早診率低于10%,因為早期腸癌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不會主動就醫。

      腸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腸癌的重要手段。但有數據顯示,中國只有4%的人做過腸鏡檢查,美國則達34%。一項關于“杭州城市社區腸鏡檢查”的調查顯示,在沒做過腸鏡檢查的人中,62.5%的人因以下三項原因不愿做腸鏡檢查:“沒時間”“疼痛”“不愿意前期清腸”。

      張蘇展介紹,國內部分城市已經把腸鏡篩查納入醫保,因為政府算過經濟賬,中晚期癌癥治療費用很高,在篩查上投錢是值得的。天津,面向全市常住人口,40-74歲,暫定三年一輪;上海,面向全市常住人口且參加國家各類醫保者,60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三年一輪。

      “和國內其他沿海城市相比,浙江在腸癌篩查方面已經落后了。”張教授呼吁,將腸鏡篩查納入醫保。

      糞便DNA分析: 腸癌早篩又一利器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原浙江醫科大學校長、腫瘤外科專家鄭樹教授就已帶領研究團隊,在嘉善、海寧等地開展腸癌早篩早治工作。初篩用問卷+大便隱血檢查,如果初篩為陽性,再做精篩,即腸鏡檢查。

      “有沒有一種方法,把初篩的人群再濃縮,讓腸鏡一做一個準呢?這樣可以減少醫療消耗,降低風險。”鄭樹教授認為,糞便DNA分析提供了一種途徑。

      諾輝健康首席科學家陳一友介紹,健康人每天有數百萬細胞從結腸壁脫落并通過大腸蠕動排出體外。在癌癥和癌前病變發展過程中,其細胞也會脫落并進入排泄系統。這些細胞在排泄過程中釋放遺傳物質,其中一些細胞含有與癌癥相關的基因突變。諾輝健康通過DNA分析多靶點基因突變,提早發現癌癥。

      今年7月,諾輝健康為濱江區40歲以上公務員及社區志愿者免費篩查早期腸癌。一共收集500份樣本,查出7例陽性,5例做了腸鏡檢查(2例放棄檢查),4例確診為早期腸癌病變,做門診微創手術治療。

      會上,諾輝健康分享“互聯網+診斷”模式:用戶可在線上或通過“諾輝訂閱”的公眾號直接下單,諾輝健康會把樣品采集盒通過順豐快遞送到指定地址,用戶在家采集好糞便樣品直接快遞(無需冷鏈運輸)至諾輝健康位于杭州濱江區的早癌篩查檢測中心。技術人員會對樣品進行檢測,如果檢測結果是陽性,那就需要到醫院預約腸鏡進行進一步確診;如果是陰性,表示暫時沒有問題,可繼續遵循每年一次的篩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