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檢驗報告是評估男性生育力的重要依據,結果的異常提示存在生育能力的減退。然而,有些精液報告卻是“假貨”。今天,我就跟您一起打打“假”。
精液檢查的依據標準
評判育齡男性精子好壞的依據,主要是由實驗室的精液檢驗報告提供的,根據最新的《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第5版中的主要精液參數標準,低于參考值下限或者超過某些共識臨界點就可以說精液有問題。
但是,這份參數標準要求精液分析和質量控制必須完全遵循標準化的操作程序。
“精液報告都存在哪些可能的“假貨”呢?”
第一假:“缺斤短兩”
按照WHO第5版的標準精液常規檢查是通過血細胞計數板法在顯微鏡下觀察獲取的要求每次需計數至少200個精子,才能計算精子的濃度、活動力、畸形率等參數。
但是如果精液中精液濃度很低,顯微鏡下人工計數會引起較大的偏差,這時需要將精液離心也就是濃縮后再進行觀測。如果濃縮后的精液數目不足以計數時,這時一般給出確切的濃度值,而是給出一個范圍值如:<2×106/ml或0。
當然,現在很多精液檢查通過軟件進行的,為了增加報告的易讀性會在報告中給出精子截圖,截圖中精子數目及精子的運行軌跡一目了然。
“缺斤短兩”之——少項目:有些精液報告,內容很簡單,就寫了精子計數和精子活動力是否正常,整張化驗單不超過20個漢字。或者一份貌似是按照標準格式出具的報告,其實一看內容缺少必備的檢查項目。
“缺斤短兩”之——少計數:有時我看到患者手里的外院檢驗報告單上就計數了二三十條精子,試想極端情況下,如果就計數了1條精子,那是不是這1條精子就決定了您全部精子的真實情況呢?答案是否定的,計數精子數量越少,出現的偏差就會越大,所以才會規定至少計數200條精子才能出報告。
“是不是數夠了200條精子就可以安心出報告了呢?”
“不一定!”
第二假:“偷梁換柱”
所謂“偷梁換柱”,指的是標準操作程序要求將盛放精液樣本的容器放置在溫控臺或水浴箱里(37℃)等待液化,37℃代表了人的體溫環境,男性射出的精液需要在女性的陰道中液化,精子才能努力向前跑。換句話說,只有在這個溫度下檢查精液才是準確的。
而有些實驗室在室溫環境(尤其是冬天)下就進行了檢驗,環境溫度達不到37℃,液化時間當然就會延長了。如果在精液不液化的情況下進行精液濃度和活力的檢測,結果也是相當不準確的!
我經常見到患者拿著外院的化驗報告單對我說“我的精液都挺好的,就是有點不液化,在當地治療了一兩年,效果不好,每次檢查都是不液化”。這時候,我會讓這些患者在我們醫院復查一下精液,結果顯示,除了精子常規參數正常以外,精液的液化時間也在30分鐘內,屬于正常范圍。
“那是不是所有的檢查手段都按照標準進行了,報告就沒問題了?”
“圖樣圖森破!別忘了,精液的采集同樣必須完全遵循標準化的操作程序進行。”
第三假:“瞞天過海”
出現“瞞天過海”情況,多數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有的男性朋友檢查前1天晚上剛同房或者1個多月沒同房了,到醫院后為了避免不能檢查而再多跑一趟,謊說自己禁欲時間符合,結果導致化驗結果非常差。而標準的標本采集時間應為禁欲至少兩天,最長不超過七天。
還有一些情況,就是去醫院檢查前有感染、感冒發燒或者特別勞累,身體狀況比較差,此時得到的結果也可能是“假”不好。這時候,需在身體狀態恢復后,禁欲2~7天后再次采集作進一步檢測,有可能結果就會理想很多或者更能反應您精液的真實狀態。
精液檢驗報告一旦出現“假貨”,對男性生育力評估的價值也就大大降低,所以無論是患者還是醫務人員,都應按照標準進行檢查,用心對待每一分精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