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基編輯技術可實現精確的堿基轉換,當前,有三類堿基編輯器被廣泛應用,包括胞嘧啶堿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CBE)、腺嘌呤堿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糖基化酶堿基編輯器(glycosylase base editor,GBE)。
2020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昌昊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與研究員張學禮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團隊開發出GBE,可實現胞嘧啶到鳥嘌呤的堿基顛換,具有糾正3000多個已知致病單核苷酸變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潛力,這或為主要的遺傳疾病如abca4相關性視網膜疾病和X-linked視網膜色素變性等提供治療方案。
為評估GBE在多個位點的編輯情況,提高其應用潛力,研究人員運用高通量細胞建模技術,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6400多個基因組靶點的GBE編輯,建立了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模型。研究將收集到的數據用于AI訓練,得到了預測堿基編輯效率和結果比例的模型。同時,研究基于獲得的序列基序,設計出具有高編輯效率的GBE gRNA,且在293T和HeLa兩種細胞中證實了GBE機器學習模型可近似預測任意給定GBE gRNA的編輯結果。此外,科研人員利用該模型預測人類疾病相關點突變的建模和校正的編輯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高預測編輯效率的SNP,進一步為單堿基突變引起的疾病的治療帶來希望。該工作克服了GBE技術的序列依賴問題,顯著提高其應用能力。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天津市合成生物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GBE編輯結果的AI機器學習模型的構建思路
帕金森病(PD)的增長速度比任何其他神經系統疾病都要快,這使得其早期檢測如此重要。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工具,顯示出作為早期檢測該疾病的一種方式的前景。PD的診斷通常發生在一個人出現傳統癥......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一旦個人達到65歲,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門檻,他們的遺傳風險可能在決定他們是否會患上這種致命的大腦疾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他們的年齡。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這......
3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
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刊發論文稱,他們借助機器學習技術來理解水在零下100℃的行為。最新研究不僅能讓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水,也為更好地從理論上理解各種物質開辟了更多途徑。水是人們最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組團隊與作物代謝調控與營養強化團隊合作,首次對玉米自交系全生育期進行全自動高通量無損監測,深入解析了玉米株高形成的動態遺傳基礎和調控網絡,并通過機器學習構......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生成了蛋白質的五維(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相關研究發表于近期出版的《光學快報》雜志,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微小尺度......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育種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未來植物育種的新范式是基因組學、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生物技術(BT)與數據科學、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IT)的多元化融合。農業......
目前,人們僅根據氣味劑的物理化學特征來預測嗅覺印象。但是,該方法無法預測傳感數據,而傳感數據對于產生氣味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采用了逆向思維的創新策略,不是根據分子數......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新算法,通過一次腦部掃描觀察大腦內的結構特征(包括以前認為與阿爾茨海默病無關的區域),即可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該技術的優勢在于其簡單性,并且可在很難診斷的早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06.shtm科技日報合肥4月24日電(記者吳長鋒)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