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10 19:00 原文鏈接: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

      臨床檢查

      尿糖、尿酮陽性;血糖增高(在16.7~33.3mmol/L);血白細胞增高(感染或脫水);BUN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PH下降,電解質紊亂。

      1、尿液檢查

      (1)尿糖:常強陽性,但嚴重腎功能減退時尿糖減少,甚至消失。

      (2)尿酮體:當腎功能正常時,尿酮體常呈強陽性,但腎功能明顯受損時,尿酮體減少,甚至消失。尿酮體定性用試劑亞硝酸鐵氫化鈉僅與乙酰乙酸起反應,與丙酮反應弱,與β-羥丁酸無反應,故當尿中以β-羥丁酸為主時易漏診。

      (3)有時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尿中鈉、鉀、鈣、鎂、磷、氯、銨及HCO-3等排泄增多。

      2、血液檢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數為16.65~27.76 mmol/L(300~500 mg/dl),有時可達36.1~55.5mmol/L(600~1000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時常可伴有高滲性昏迷。

      (2)血酮:定性常強陽性。但由于血中的酮體常以β-羥丁酸為主,其血濃度是乙酰乙酸3~30倍,并與NADH/NAD的比值相平行,如血以β-羥丁酸為主而定性試驗陰性時,應進一步作特異性酶試驗,直接測定β-羥丁酸水平。DKA時,血酮體定量一般在5mmoL/L(50mg/dl)以上,有時可達30mmol/L,大于5mmol。

      (3)酸中毒:主要與酮體形成增加有關。酮體包括β-羥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乙酰乙酸和丙酮可與硝普鈉起反應,而β-羥丁酸與硝普鈉不起反應。大多數情況,DKA時,血清中有大量的乙酰乙酸與硝普鈉起反應。本癥的代謝性酸中毒,代償期pH可在正常范圍內,當失代償時,pH常低于7.35,有時可低于7.0。CO2結合力常低于13.38mmol/L(30%容積),嚴重時低于8.98mmol/L(20%容積),HCO3-可降至10~15mmol/L。血氣分析堿剩余增大,緩沖堿明顯減低(<45mmol/L=,SB及BB亦降低。

      (4)陰離子間隙:反映代謝性酸堿平衡。其計算方法為:(Na K )-(Cl -HCO3-),正常范圍為8~12 mmol/L,主要由帶陰電荷的白蛋白及生理濃度的有機酸(乳酸、磷酸及硫酸等)構成。DKA時,由于酮體增加,中和HCO3-,陰離子間隙增大。如果陰離子間隙增大,提示有機酸增加,若患者為糖尿病則提示DKA。DKA時,血清酮體定性試驗常呈強陽性,否則,可能提示β-羥丁酸不適當在體內堆積,機體在缺氧和低灌注時優先產生β-羥丁酸。如DKA患者在低血壓或缺氧時,體內以β-羥丁酸為主,血酮體定性試驗可呈弱陽性,但隨著DKA的糾正和病情的改善,β-羥丁酸轉為乙酰乙酸增加,血酮體可呈強陽性,但陰離子間隙減少。

      (5)電解質:

      ①血鈉:多數(67%)低于135mmol/L,少數正常,偶可升高至145mmol/L以上,大于150mmoLl/L應懷疑伴有高滲昏迷。

      ②血鉀:DKA時,由于滲透性利尿和酮體經腎以鹽的形式排出,導致K 大量經腎排出,加上納食少,惡心和嘔吐,進一步加重機體缺鉀。但DKA時,細胞外氫離子濃度增加與細胞內鉀離子交換,細胞內鉀向細胞外轉移;隨著水分由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鉀同時進入細胞外;細胞內磷的丟失導致鉀的丟失以保持電中性;DKA時,胰島素缺乏,鉀向細胞內轉移減少,同時細胞內糖原和蛋白質裂解增加,進一步促進鉀向細胞外運動,以上種種原因可導致血清鉀濃度往往正常,甚而偏高,從而掩蓋了體內嚴重缺K 的真實情況。

      此外,DKA時常同時伴有缺磷和缺鎂。

      (6)血滲透壓:可輕度升高,有時可達330mOsm/L以上,少數可達350mOsm/L,可能伴有高滲性失水或高滲性昏迷。

      (7)血脂:在疾病早期,游離脂肪酸(FFA)常顯著升高,約4倍于正常高限,可達2500μmoL/L;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亦常明顯升高,TG可達11.29mmoL/L(1000mg/dl)以上,有時血清呈乳白色,乃由于高乳糜微粒血癥所致,高密度脂蛋白常降至正常低限。經胰島素治療后,上述脂代謝異常可恢復。

      (8)血肌酐和尿素氮:常因失水、循環衰竭(腎前性)及腎功能不全而升高。補液后可恢復。

      (9)血常規:白細胞數常增高,無感染時亦可達(15~30)×109/L,并以中性粒細胞增高較明顯。機制不明,可能與機體應激時邊緣池粒細胞向循環池釋放及血液濃縮所致,但常無核左移和中毒顆粒存在。DKA時,臨床上不能僅以白細胞計數和體溫來反映是否有感染存在,應仔細尋找可能的感染灶。血紅蛋白、紅細胞及血細胞比容常升高并與失水程度有關。

      (10)其他:偶有血乳酸濃度升高(>1.4mmol/L),休克缺氧時更易發生。亦可有血淀粉酶輕度升高,明顯升高提示可能并存急性胰腺炎。依據病情可選作B超、心電圖。

      鑒別診斷

      1、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 此類病人亦可有脫水、休克、昏迷等表現,老年人多見,但血糖常超過33.3mmol/L,血鈉超過155mmol/L,血漿滲透壓超過330mmol/L,血酮體為陰性或弱陽性。

      2、乳酸性酸中毒 此類病人起病急,有感染、休克、缺氧史,有酸中毒、呼吸深快和脫水表現,雖可有血糖正常或升高,但其血乳酸顯著升高(超過5mmol/L),陰離子間隙超過18mmol/L。

      3、乙醇性酸中毒 有酗酒習慣,多在大量飲酒后發病,病人因劇吐致血β-羥丁酸升高,血酮可出現陽性,但在有酸中毒和陰離子隙增加的同時,其滲透壓亦升高。

      4、饑餓性酮癥 因進食不足造成,病人脂肪分解,血酮呈陽性,但尿糖陰性,血糖多不高。

      5、低血糖昏迷 病人曾有進食過少的情況,起病急,呈昏睡、昏迷,但尿糖、尿酮陰性,血糖低,多有過量注射胰島素或過量服用降血糖藥史。

      6、急性胰腺炎 半數以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會出現血、尿淀粉酶非特異性升高,有時其升高幅度較大。為陰性或弱陽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