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31 17:12 原文鏈接: 紅色星球上,地震波講故事

      火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的藝術插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科柏洛斯槽溝地區的裂縫。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從地質意義上來看,火星已經“死”了。

      這顆星球上到處都是火山,有些地方還有古老的熔巖流。但這個寒冷、貧瘠的星球似乎早已失去了如其名字一樣的熱情。最新研究顯示,火星可能不是人們認為的地質死亡世界,因為科學家在其地下發現了巖漿的跡象。

      此外,自第一臺望遠鏡眺望火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火星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間存在著鮮明對比。南部是布滿隕石坑的疊嶂高原,北部是地勢平緩的低地平原。這就是所謂的“火星二分法”,該理論普遍認為,火星南北半球地殼由不同地質結構組成。而另一項新發現可能有助于解開這個關于火星地理的數百年之謎。

      探測到火星上最大的隕石撞擊

      自201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部署SEIS地震儀以來,科學家們監聽了1300多次地震的信號。2021年12月24日發生的特殊事件導致的4級地震立即激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它包含所謂的“表面波”的組成部分。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論文,去年的隕石高速撞擊,在火星上造成了數千英里的地震波,并形成了近150米寬的隕石坑。

      通過“洞察”號發現的絕大多數地震都產生了與火星深處巖石運動相關的傳統原生和次生地震波。而這些新探測到的地震波是在火星的最上層,并穿過了地殼。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金東彥(音譯)說:“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觀測到地震表面波。即使是阿波羅登月任務也未能做到這一點。”

      研究人員分析,在“洞察”號著陸器和撞擊地點之間,地殼具有非常均勻的結構和高密度。此前報道稱,“洞察”號正下方有三層低密度火星地殼,新研究意味著著陸點下方地殼結構可能無法代表火星地殼的一般結構。

      根據金東彥的說法,新的表面波數據以及對地殼普遍均勻性的分析似乎反駁了“火星二分法”理論認為南北結構不同之說,南北半球的結構在相關深度可能“驚人地相似”。

      火星顯示出活力和年輕的跡象

      這顆紅色星球被認為在過去曾有火山活動,但時間并不是在數百萬年前。據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發表的論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任務的數據,研究了火星上20多次地震事件,發現震中起源于科柏洛斯槽溝附近,該地區可能存在巖漿礦床,這是一個由斷層線形成的裂隙區域。這些地震講述了一個新的故事,這個故事表明,火山作用仍然在塑造火星表面方面發揮著積極的影響。

      根據地震數據,科學家們得出結論,低頻地震表明存在潛在的暖源,這可以用今天的熔巖(即噴出地表的巖漿)和火星上的火山活動來解釋。具體地說,他們發現地震主要發生在科柏洛斯槽溝的最內部。

      當他們將地震數據與同一地區的觀測圖像進行比較時,他們還發現,不僅在風的主導方向,在圍繞科柏洛斯槽溝地幔單元周圍的多個方向上,都有較深的塵埃沉積。

      論文主要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西蒙·施特勒解釋說:“深色塵埃意味著地質證據表明,最近的火山活動可能是在過去5萬年內,這在地質學上相對年輕。”

      “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數據來看到某些統計模式,我們能夠定位發生在火星上的地震。”施特勒說,“洞察”號任務自2018年以來測量到的許多大大小小的地震都可以歸因于科柏洛斯槽溝地區。

      看著廣袤干燥、塵土飛揚的火星地貌的圖像,很難想象大約36億年前,火星非常活躍,至少在地質意義上是如此。來自科柏洛斯槽溝附近的地震表明,火星還沒有完全“死亡”。

      科柏洛斯槽溝是以希臘神話中的一種生物命名的,即守衛冥界的“地獄獵犬”。在這里,火山區正在下沉并形成平行的地塊或裂縫,將火星的地殼“撕”開,就像蛋糕烘焙時出現在頂部的裂縫一樣。根據施特勒的說法,“我們所看到的可能是這個曾經活躍的火山地區的最后殘余,或者也有種可能是,巖漿現在正向東移動到下一個噴發地點。”

    相關文章

    紅色星球上,地震波講故事

    火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的藝術插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柏洛斯槽溝地區的裂縫。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從地質意義上來看,火星已經“死”了。這顆星球上到處都是......

    紅色星球上,地震波“講述”新的故事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從地質意義上來看,火星已經“死”了。這顆星球上到處都是火山,有些地方還有古老的熔巖流。但這個寒冷、貧瘠的星球似乎早已失去了如其名字一樣的熱情。最新研究顯示,火星可能不是人們......

    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中國即將建成實時地震監測網

    202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三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當前,用于盡早捕捉地震波信號的一張實時地震監測大網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在今年防災減災日前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強、李......

    環球科技參考

    新研究顛覆地殼板塊運移機理認知近日,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證實地殼板塊運移的關鍵并不在于地球深部巖石是否含水,從而顛覆了已有有關地殼板塊運移機理的......

    地球也能“照X光”

    照X光片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醫學檢測手段,可以幫助醫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人體內部。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海洋風暴,首次從地球內部探測到了由風暴激發的罕見地震波。利用這些地震波給地球內部結構成像,就仿佛給地球照......

    倪四道:與地震波賽跑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河北唐山;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四川汶川。聯系起這兩個時空的,是人類暫時無法抗拒的災難——地震。假如能提前預警時間,將從死神口中奪回多少鮮活的生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