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28日第七屆中國納博會進入最后倒計時。大咖云集的年度盛會,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離我們越來越近。四位特邀主報告嘉賓更是資歷深厚,值得現場一睹風采。
“超級演說家”Meyya Meyyappan。他在世界各地做納米科技相關的主題演講超250次,在大學內講授課程超200次,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刊出330多篇單獨完成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論文。
本屆納博會期間,Meyya Meyyappan將來到中國蘇州,并作主報告,演講主題為“納米科技:實用體系及納米-微觀-宏觀整合的發展”。他將介紹其在相關的化學和生物傳感器方面的嘗試。據悉,Meyya Meyyappan的傳感器研究工作圍繞納米-微觀-宏觀的系統整合開展,納米材料作為一種傳感媒介被有效應用在微觀制造方面。例如,使用碳納米管的用來測試多種氣體和蒸汽的化學傳感器,使用碳納米管的用來檢查水和食品質量的生物芯片傳感器。Meyya Meyyappan近期對柔性電子元件的研究則包括將這類傳感器整合到紙張和布料上來生成電子紙、電子布料。在他看來,目前納米科技面臨的挑戰是開發實用體系以及商業產品。納米級別是肉眼所觀察不到的,開發實用體系很多情況下需要整合納米-微觀-宏觀來生成累積性的部件以及工序。
能夠世界巡回演講的,自然不是一般人。Meyya Meyyappan堪為納米領域多棲專家,聲名遠揚。他是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加州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他也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員(IEEE),電化學學會會員(ECS),美國真空協會會員(AVS),材料研究學會會員(MRS),英國物理學會會員(IOP),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會員(AICh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會員(ASME)。他還曾擔任IEEE納米科技委員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的杰出講師,目前為IEEE電子元件分會的杰出講師。
Meyya Meyyappan的研究著眼于碳納米管、石墨烯、各種無機納米線的形成及特性,以及它們在化學、生物傳感器、儀表、電子和光電子中的應用開發。憑借其在納米科技領域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IEEE Judith Resnick獎,IEEE-USA Harry Diamond獎,AIChE納米技術論壇獎,The Engineers' Council頒發的杰出工程成就獎,IEEE-NTC頒發的納米技術先鋒獎,英國工程技術協會頒發的Sir Monty Finniston獎,The Engineers' Council頒發的杰出技術貢獻獎,IEEE美國職業成就獎,AVS納米技術成就獎,IEEE核與等離子體科學協會貢獻獎,并于2009年被列入硅谷工程委員會名人堂,2015年獲得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威特沃特斯蘭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Peter Mascher 1984年在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獲工程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加入麥克馬斯特大學,獲得安大略材料研究中心的最初資助。他是一個專業的工程師,也是工程物理系的教授,曾擔任系主任一職,2012年被評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目前還任電化學學會電介質科學與技術分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安大略省納米研究會副主席。
Peter Mascher所在的麥克馬斯特大學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是世界著名學府,加拿大頂尖大學之一,擁有國際一流的實驗室和各種先進設施,也是北美僅有的少數擁有自己核反應堆的大學之一,其工程學院更是在全北美名列前茅。由于麥克馬斯特大學一百多年來在工業界聲名卓著,經常被美國同行和工業界稱作“加拿大的MIT”。
從教以來,Peter Mascher教授指導過40名以上的博士和碩士生,撰寫或合著200余篇學術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受邀出席許多國際會議和研討會發表演講。他與其帶領的團隊致力研究的領域包括:光電子薄膜的制造與特性,硅基納米結構的研發與應用,以及正電子湮沒譜表征固體缺陷。在薄膜實驗室中,他們專注于納米結構的制備和表征,開展的幾個項目包括硅納米晶、稀土摻雜結構、同步輻射研究、碲化鎘納米結構等的探索與應用。
邁克爾?馬斯科思,1986年-1992年就讀于馬爾堡大學化學專業,1995年在馬爾堡大學聚合物研究所完成博士論文。1995年-2000年,在美因茨大學任科學助理,2001年-2009年,在美因茲任研究助理兼助理教授。2009年-2011年,任德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聚合物耐久性項目部主任。2011年起,任美因茨大學任化工過程/微流體學教授、美因茨顯微技術有限公司研究機構首席執行官。2014年1月至今,任美因茨微技術研究院院長。他曾獲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基礎研究獎、美因茲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優秀青年科學家研究獎學金、美因茨大學研究基金獎等多個獎項與榮譽,目前研究興趣集中在應用微過程工程和聚合物納米材料領域。在第七屆納博會主報告會場,他將分享“納米顆粒的連續制造及其產業化戰略”。
邁克爾?馬斯科思所在的美因茨大學建于1477年,是一所位于萊茵蘭-法爾茨州美因茨的德國高等學校,也是德國僅有的少數幾個校園式大學之一,在材料科學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美因茨微技術研究院(Fraunhofer ICT-IMM)隸屬于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化學技術研究所,截至2015年,該研究院在邁克爾的領導下已成功孵化至少16家高科技企業。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成立于1949年,總部位于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約瑟夫?弗勞恩霍夫的名字命名。弗勞恩霍夫協會致力于面向工業的應用技術研究,下設數十個研究所,美因茨微技術研究院所隸屬于的化學技術研究所也在其中。
湯森路透2016最新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政府研究機構25強榜單顯示,法國原子能與可替代能源委員會、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在該榜單上名列三甲。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大陸唯一入榜的政府研究機構,名列該榜單第16位;中國臺灣地區的中央研究院位居該榜單第22位。
據悉,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公助、公益、非營利的科研機構,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協助企業解決自身創新發展中的組織、管理問題。該協會注重開展國際合作,在美國設有研究中心,在亞洲若干國家設有代表處,通過這些機構進一步開展在世界各地的業務。為了進一步加強、促進與中國各界的合作,弗勞恩霍夫協會于1999年在北京設立了弗勞恩霍夫北京代表處,與中國科技、企業、教育界的合作至今有超過27年的歷史,其間由眾多弗勞恩霍夫協會研究所參與實施的研發項目,已經成為中德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指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主辦,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
2018年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峰會暨協會七屆七次理事(擴大)會議定于2018年9月11日-13日在北京豐大國際酒店召開,以下為會議日程表及報告嘉賓簡介:一、會議日程表日期內容9月11日(全天)會議報到9月......
2018第九屆中國納博會將于10月24-26日在蘇州工業園區盛大召開,“分析與檢測”是其重要的展覽范圍,同期還將舉辦“分析檢測應用論壇”。據了解,此次“分析檢測應用論壇”由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測試分析平臺......
2018第九屆中國納博會將于10月24日-26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展覽同期將舉辦多場行業論壇和市場對接活動,預計總規模達15000㎡,將吸引1500多家企業、約16000人參展參會。據悉,本屆納......
2018第十屆中國國際MEMS技術及應用展(CHINAMEMS2018)將于10月24-26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與第九屆中國納博會同期舉辦。作為國內最權威、最專業、知名度最高的MEMS展覽會,即將走過十年......
2016年10月26日-28日第七屆中國納博會進入最后倒計時。大咖云集的年度盛會,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離我們越來越近。四位特邀主報告嘉賓更是資歷深厚,值得現場一睹風采。“超級演說家”MeyyaMeyy......
2016年10月26日-28日第七屆中國納博會進入最后倒計時。大咖云集的年度盛會,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離我們越來越近。四位特邀主報告嘉賓更是資歷深厚,值得現場一睹風采。“超級演說家”MeyyaMeyy......
21世紀,納米科技將成為推動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在電子、信息、生物、化工、醫藥、機械、交通、國防等領域有著重要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納米技術在一些產業領域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如在膠體......
2016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將于10月26日-28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本屆博覽會主要聚焦納米新材料、分析與檢測、微納制造、納米生物與醫藥、納米環保與清潔等領域的產品與技術,致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