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硅基片之上的納米線吸收太陽射線。納米線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太陽能電池的發展主流。(自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
左圖為硅底質上GaAs納米線晶體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中間為透射式電子顯微鏡下的單個納米線;右圖是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下放大的晶體結構。(自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
據《自然光子學》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納米線可吸收比普通太陽光強度高14倍的太陽光。科學家預測,未來納米線不僅在太陽能電池領域,而且在量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產品中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院納米科學中心和瑞士洛桑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由于納米線一些獨特的物理吸光性,使其突破了利用太陽能的極限。尼爾斯波爾研究院的皮特﹒克羅格斯拉普(Peter Krogstrup)博士說,此發現顯示了未來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發展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科研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改善提高納米線晶體質量。納米線晶體呈柱狀構造,直徑為人頭發的萬分之一。研究結果表明,納米線能夠在非常小的區域內收集15倍的太陽射線。由于納米線的直徑小于太陽光的波長,因此在納米線內部和周圍能引起光強度共振。
克羅格斯拉普博士解釋說,共振能夠集中太陽光,太陽光又轉化為能量,這樣太陽能的轉化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有瑞典科學家也表示,太陽能電池產生的大量電力也使得太陽光吸收進入納米線。
克羅格斯拉普稱,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瓶頸的肖克利-奎伊瑟極限(SQ極限)看來有可能突破。盡管目前的研究結果只提高了幾個百分點,但是這對發展太陽能電池、開發納米太陽能射線以及全球能源開發將會產生重要影響,只是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尚需時日。
所謂的肖克利?奎伊瑟效率極限測量約為33.5%,就是單個p-n結太陽能電池。這意味著,如果太陽能電池每平方米太陽能可收集1000瓦,那么,它能產生的最大電力為每平方米335瓦左右。
本次研究合作單位包括半導體材料實驗室、洛桑理工學院、丹麥太陽能電池公司SunFlake A/S公司和基金會,研究內容和結果發表在1月份的《科學》雜志上。
近日,四川省在高原醫學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依托四川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高原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這也是四川省首個省部級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四川高原醫學研究邁上了新的臺階。高......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漂浮的太陽能裝置,可將受污染的水或海水轉化為清潔的氫燃料和飲用水。由于該裝置可與任何開放式水源協同工作,且無需外部電源,因此可用于資源有限或偏遠地區。光催化水分裂技術可將太陽光直接轉......
“選誰都可以,就是不要選方老師,他特別嚴!”每每想起學姐的話,以及自己的“偏不信邪”,柯維俊就暗暗慶幸。幸好10年前,他沒有聽學姐的話,義無反顧地報考了方老師的研究生,要不然他就錯過了一位嚴師、良師,......
太陽能熱化學氫(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陽能驅動氫氣生產,得到的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綠氫”。但現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約7%的入射陽光用于制造氫氣。據發表于16日出版的《太陽能》雜志上的一篇論......
山東師范大學2023年化學院雙高經費科研儀器設備采購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告一、項目編號:SDGP370000000202302005469二、項目名稱:山東師范大學2023年化學院雙高經費科研儀器設......
完全依靠自然光,一平方米大小的蒸發器每天能從海水中收集多少淡水——答案是23升,可滿足十余名成年人一天飲用所需。記者25日從東北大學獲悉,該校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無鹽......
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內蒙古大學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趙東元、趙進才、鄒志剛、楊金龍、孫立成,中國......
美國萊斯大學工程師將下一代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與電催化劑相結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擴展的光電化學電池,其能以20.8%破紀錄的效率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最新設備可作為一個化學反應平臺,利用太......
2023光伏企業上市潮仍在繼續!6月28日,浙江鴻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禧能源”)創業板IPO獲深交所受理。據悉,鴻禧能源本次公開發行不超過5829.34萬股,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25.00......
能源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石。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消費也相應的持續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少性越來越明顯。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潔性、安全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