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副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成功將FeN4結構限域在納米石墨烯骨架中,并結合多種高分辨探針手段,首次直接觀察到石墨烯內嵌FeN4中心的原子結構。該限域結構有效地維持Fe原子配位不飽和狀態,使其具有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能夠在室溫零度高選擇性地催化氧化苯生成苯酚。相關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 (Science Advances, 2015, 1(11): e1500462)上。
已有研究表明配位不飽和的鐵中心可以表現出比貴金屬更高的催化反應活性。如在生物體內,在細胞色素和甲烷單加氧酶的催化反應中,有機配體和蛋白質可以有效地限域低價鐵中心,使其保持良好的結構柔韌性和高效的催化活性。而類似的配位不飽和鐵中心催化劑在多相催化中的應用卻極具挑戰。早在上世紀60年代,眾多科學家就開始嘗試將具有FeN-4活性中心的有機大環配合物的分子負載在碳材料上,用于燃料電池及傳統多相催化中分子氧的活化,但是FeN4大環分子與載體的相互作用往往較弱,易導致自身團聚。此外,由于FeN4在碳材料上的結構復雜性,一直很難通過有效手段表征或直接觀察到該活性中心的原子結構。
該研究團隊經過五年多的探索,通過高能球磨酞菁鐵分子與石墨烯納米片,通過控制球磨條件,巧妙地利用N原子與石墨烯的C原子形成強的共價鍵,使得N原子作為一個“錨”來穩定配位不飽和的鐵中心。通過與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研究組,中科院物理所李建奇研究員研究組,加拿大光源,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王軍虎研究員等人合作,首次觀察到FeN4在石墨烯骨架中的原子結構。該工作進一步的理論計算表明,形成的FeN4結構能夠在石墨烯骨架中有效穩定,并且能高效分解雙氧水,形成O=FeN-4=O活性中心,進而可以在室溫零度下催化苯氧化生成苯酚。該研究結果給低溫下高效選擇氧化的非貴金屬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鑒。
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納米先導專項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2月8日,春節喜慶氣氛尚未散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航材院”)石墨烯航空電池......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測量了超流剛度。超流剛度是衡量材料超導性的一個關鍵指標。這是科學家首次在二維材料中直接測得超流剛度,意味著人們朝著理解這種材料的非凡特性邁......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拓撲物理實驗室陳宇林、陳成團隊利用納米角分辨光電子能譜(Nano-ARPES)技術,發現了超導魔角石墨烯中顯著的谷間-電聲子耦合效應,并確定了相應的聲子模式。這一發現對理......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石墨烯計量與標準技術)(原名“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石墨烯計量與標準技術)”,以下簡稱“本中心”)致力于建設石墨烯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推動石墨烯材料產業孵化。本......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研究人員此前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理學院教授劉文林、副教授王曌采用環境友好小分子作為轉移媒介實現了高質量懸空單層石墨烯的高效轉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具有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在電子、光子學和能源等相......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
95后天才少年曹原此前因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備受國內外學術圈關注。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曹原及合作者今年8月21日在《Nature》發文《On-chipmulti-degre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等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利用精心設計的人工籠目超晶格勢場,成功實現了石墨烯中不同色散類型能帶的選擇性調控。相關研究結果于8月6日發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