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最早發現于體外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是細胞主動分泌,大小較為均一,直徑為30~100納米,密度1.10~1.18 g/ml的囊泡樣小體。隨著分子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學界對外泌體的探索日趨深入。2013年,三位國外科學家因在細胞膜轉運機制的研究上取得關鍵性突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此,外泌體的研究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出外泌體對臨床治療的重要價值。外泌體是細胞間信使,通過其數量和生物化學組成的變化,可為進一步的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證據。它攜帶多種蛋白質和miRNA,參與細胞信號轉導、細胞遷移、血管新生和腫瘤細胞生長等過程,并且有可能成為藥物的天然載體,應用于腫瘤檢測或臨床治療。
但目前國內在外泌體研究方面的經驗十分有限,無論是離心法、過濾離心還是免疫磁珠法,都無法同時保證外泌體的含量、純度以及生物活性。這首先就制約了外泌體樣本的制取,進而對后續的表征造成困難。而測量技術的局限性也極大地阻礙了外泌體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當前中國市場主流的外泌體表征方法中,研究人員的選擇一般有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和動態光散射技術。但電子顯微鏡一次只能觀測數量有限的顆粒,在代表性上存在嚴重不足,同時,由于電子顯微鏡的樣本制備過程比較復雜,因此很容易造成樣本的形態、狀態發生改變;流式細胞儀目前公認的測量顆粒粒徑下限為300nm左右,大大超過了外泌體的粒徑上限;而動態光散射技術不適合多分散的復雜外泌體樣本的測量,且無法得出樣品中外泌體的濃度。
作為全球材料和生物物理表征領域的領先企業,馬爾文為全球眾多客戶提供高性能的粒度表征解決方案,在業界享有盛譽。特別是其采用了全新一代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馬爾文ZL技術,以下簡稱NTA)的NanoSight產品系列,可以直接并實時觀測納米顆粒,通過光學顯微鏡收集納米顆粒的散射光信號,拍攝其在溶液中做布朗運動的影像,再對每個顆粒的布朗運動進行追蹤和分析,從而計算出納米顆粒的流體力學半徑和濃度。
出色的質控作用
外泌體的提取一直以來都是橫亙在所有相關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生物細胞中的囊泡種類繁多,怎樣證明提取的顆粒一定就是外泌體呢?電子顯微鏡在鑒定一定數量的顆粒屬性方面固然有效,但如前所述,電子顯微鏡不適合對大量顆粒進行快速分析,而動態光散射技術又只能對分布相對均一的樣本顆粒進行檢測,并且不具備熒光功能。
配備了先進NTA檢測技術的馬爾文NS 300在這時便體現出強大的功能:它能夠進行嚴格的質控,通過對觀察到的所有顆粒進行分析和計算,第一時間給出樣本粒度的詳細分布和濃度的具體信息。同時,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熒光標定重點的特定外泌體顆粒,從四種不同波長——405nm、 488nm、 532nm和635nm——的激光器中選擇一款,搭配相應的濾光片,從而實現對熒光樣品的測量,再由NTA技術對其進行單獨檢測,免受復雜樣本(如血清、尿液等)環境的影響。對復雜樣品的分辨能力對于像外泌體這樣的研究對象來說至關重要。
尤為關鍵的是,由于NTA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將一束能量集中的激光穿過玻璃棱鏡對樣品(懸浮顆粒的溶液)進行照射,配以玻璃表面鍍鉻使背景信號最小化,可讓研究人員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到納米顆粒在溶液中的布朗運動,并拍攝影像,對每個顆粒的布朗運動進行追蹤和分析,快速準確地計算出樣本中納米顆粒的流體力學半徑和濃度。相對于其他傳統技術,NTA能對懸浮液中粒徑范圍為10nm-2000nm的顆粒進行全方位表征,并且兼具極高的分辨率,對于粒度較為接近的顆粒仍然可以準確分析,特別適用于外泌體、蛋白質聚集、藥物傳輸、納米顆粒毒理、病毒和疫苗等復雜體系的相關研究。
另外,馬爾文NanoSight還可以測定顆粒的數量,準確指示樣本溶液中的單位體積顆粒濃度和顆粒數量,進行以量為基準的粒徑測試和分布測試。對于客戶可能存在的樣本量不足的研究情況,馬爾文NS 300也能通過支持低濃度測試(最低可達到300微升)幫助實現既定監測目標;而同樣的條件,傳統電子顯微鏡很難實現有效的統計學分析。
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
通常,大型儀器(如流式細胞儀)在使用前都需要進行復雜的預熱和校準準備。馬爾文NS 300則無需這樣做,它只要連上電源就能直接使用。并且由于NTA技術采用的是斯托克斯-愛因斯坦方程的計算,所提供的是一個無關質量、折光度和顆粒材料的流體力學直徑,因此儀器可跳過繁瑣的校準直接進入研究分析,為工作人員節省研究前的時間。
作為一種集成程度和自動化程度都非常高的儀器,馬爾文NS 300除了將軟硬件設備、攝像頭和顯微鏡等集于一體,還整合了顆粒檢測功能與納米顆粒分析技術,為納米顆粒表征提供易于使用的可重復平臺。40cm x 25cm的設備主機集成了超高靈敏度科研級sCMOS光電傳感器、溫控單元和一個具有四種可選波長的激光。樣品池和激光模塊也能輕易的拆卸和組裝,便于移動、清潔,適合高通量檢測。強大的軟件分析能力讓馬爾文NS 300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繪制出粒徑—對應數量分布強度—顆粒散射光強的三維圖譜,并得出與各種粒徑顆粒有關的全面信息。這樣不僅減少了人為操作失誤的概率,更大大提高了研究人員的工作效率。
總結與展望
雖然外泌體作為生物標志物的研究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它在臨床治療領域已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臨床診斷中,簡單快速地在復雜生物背景下測量外泌體濃度、粒徑是必備要求,目前存在的方法都無法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NTA作為一項全新的測量技術,具有實時觀測和熒光測量功能,能夠以較高的分辨率,準確地測量顆粒濃度,從而為外泌體大小和濃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而隨著越來越多科研機構與研究項目成果的進一步披露,以馬爾文NanoSight為代表的新一代NTA技術將會為推進外泌體研究乃至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粒度儀作為科研、教育及醫療等領域發展的重要支撐,其市場表現不僅反映了相關領域的活躍度,更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體現。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對采購網站信息上的粒度儀采購數據進行了統計。根據我們不完全統......
7月25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2022年度專項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第五批(第一次)公開招標公告,項目預算3652萬元,采購二維液相色譜(維生素ADE分析系統)、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05月10日,在2021CISILE展會上,濟南微納顆粒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為展會觀眾帶來了多款產品。請隨百科網的小編一起看看濟南微納顆粒帶來了哪些驚喜吧!濟南微納顆粒儀器股份有......
動態光散法(DLS),有時稱為準彈性光散射法(QELS),是一種成熟的非侵入技術,可測量亞微細顆粒范圍內的分子與顆粒的粒度及粒度分布,使用最新技術,粒度可小于1nm。動態光散射法的典型應用包括已分散或......
遮光率可定義為顆粒在光束中的遮光橫截面與光束總面積之比,使用中常由被顆粒散射和吸收掉的光占輸出光總量(扣除背景散射)的百分比表示。因此,遮光率又稱光學濃度。具體計算方法是用激光透過純凈介質后探測器中心......
粒度儀分為三類:納米粒度儀,激光粒度儀和單顆粒光阻法粒度儀粒度儀是用物理的方法測試固體顆粒的大小和分布的一種儀器。根據測試原理的不同分為沉降式粒度儀、沉降天平、激光粒度儀、光學顆粒計數器、電阻式顆粒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在零部件全球化采購和相關技術壁壘已經消失的今天,顆粒分析儀器的同質化競爭愈發明顯。因此,眾多廠家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改進。縱觀2018年,眾多儀器出現在顆粒分析市場上。有的廠家對產品進行......
不少用戶發現耐克特激光粒度儀分析軟件中有SOP功能,那么小編在這里簡單介紹下SOP這一功能,SOP是英文StandardOperationProgram的縮寫,漢譯是“標準化操......
激光粒度儀的理論中經常提到米氏理論和夫瑯禾費衍射理論,那么這兩者的區別都有哪些? 米氏散射理論經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嚴格推導,是描述表面光滑的均勻......
一般情況下由同一粒徑顆粒組成的顆粒群稱為單分散顆粒群。實際上單分散顆粒群是極少的。顆粒群體通常由大量大小不同的顆粒組成。 以粒度為橫坐標,以顆粒單位粒徑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