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懸浮培養工藝按照培養方式分為批培養、流加培養及灌注培養。批培養能直觀反映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的生長、代謝變化,操作簡單,但初期代謝廢產物較多,抑制細胞生長,細胞生長密度不高;流加培養操作簡單、產率高、容易放大,應用廣泛,但需要進行流加培養基的設計;灌注培養的培養體積小,回收體積大,產品在罐內停留時間短,可及時回收到低溫下保存,利于保持產品的活性,但操作比較繁雜、細胞培養基利用效率低、旋轉過濾器容易堵塞等。不同的病毒采用的培養方式不同,如對于分泌型且產品活性降低較快的生物制品,宜采用灌注培養,且灌注培養也更適宜于微載體培養。同一生物制品由于其營養環境的不同,其生產工藝也可能發生變化,如BHK21細胞生產口蹄疫病毒,低血清培養時采用批培養,接毒前需要更換無血清的維持液;而無血清培養過程中無需換液,配合流加培養可能效果更好。選擇反應器懸浮培養工藝需要考慮細胞和病毒的關系、產物穩定性、細胞培養基或添加物的選擇、細胞培養規模等幾個因素。
懸浮培養過程參數控制 選定合適的生產工藝后,過程控制成為關鍵。為確保細胞牛長在最優環境中,需要利用反應器的在線監控功能控制各種運行參數。細胞對溫度較敏感,需要采用合適的加熱或冷卻方式控制培養溫度在35℃~37℃,避免細胞受到損傷。動物細胞生長適宜的pH范圍一般在6.8~7.3之間,低于6.8或高于7.3都可能會對細胞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