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8 11:04 原文鏈接: 細胞核與線粒體的分級分離

    一、原理

    細胞內不同結構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離心場內的沉降速度也不相同,根據這一原理,常用不同轉速的離心法,將細胞內各種組分分級分離出來。

    分離細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組織制成勻漿,在均勻的懸浮介質中用差速離心法進行分離,其過程包括組織細胞勻漿、分級分離和分析三步,這種方法已成為研究亞細胞成分的化學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

    勻漿(Homogenization)低溫條件下,將組織放在勻漿器中,加入等滲勻漿介質(即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鈣)進行破碎細胞使之成為各種細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勻漿。

    分級分離(Fractionation)由低速到高速離心逐漸沉降。先用低速使較大的顆粒沉淀,再用較高的轉速,將浮在上清液中的顆粒沉淀下來,從而使各種細胞結構,如細胞核、線粒體等得以分離。由于樣品中各種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顆粒在離心開始時均勻分布在整個離心管中,所以每級離心得到的第一次沈淀必然不是純的最重的顆粒,須經反復懸浮和離心加以純化。

    分析分級分離得到的組分,可用細胞化學和生化方法進行形態和功能鑒定。

    二、細胞核的分離提取

    (一)操作步驟

    1.用頸椎脫位的方法處死小白鼠后,迅速剖開腹部取出肝臟,剪成小塊(去除結締組織)盡快置于盛有0.9%NaCl的燒杯中,反復洗滌,盡量除去血污,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液體。

    2.將濕重約1g的肝組織放在小平皿中,用量筒量取8ml預冷的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鈣溶液,先加少量該溶液于平皿中,盡量剪碎肝組織后,再全部加入。

    3.剪碎的肝組織倒入勻漿管中,使勻漿器下端浸入盛有冰塊的器皿中,左手持之,右手將勻漿搗桿垂直插入管中,上下轉動研磨3~5次,用3層紗布過濾勻漿液于離心管中,然后制備一張涂片①,做好標記,自然干燥。

    4.將裝有濾液的離心管配平后,放入普通離心機,以2500rpm,離心15分鐘;

    (1)緩緩取上清液,移入高速離心管中,保存于有冰塊的燒杯中,待分離線粒體用;(2)同時涂一張上清液片②做好標記,自然干燥;(3)余下的沉淀物進行下一步驟。

    5.用6ml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鈣溶液懸浮沉淀物,以2500rpm離心15分鐘棄上清,將殘留液體用吸管吹打成懸液,滴一滴于干凈的載玻片上,涂片③,自然干燥。

    6.將①、②、③涂片用1%甲苯胺蘭染色后蓋片即可觀察。

    (二)結果

    分別于高倍鏡下觀察三張涂片,描述鏡下所見。

    三、高速離心分離提取線粒體

    (一)操作步驟

    1.將裝有上清液的高速離心管,從裝有冰塊的燒杯中取出,配平后,以17000rpm離心20分鐘,棄上清,留取沉淀物。

    2.加入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鈣液lml,用吸管吹打成懸液,以17000rpm離心20分鐘,將上清吸入另一試管中,留取沉淀物,加入0.1ml 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鈣溶液混勻成懸液(可用牙簽)。

    3.取上清液和沉淀物懸液,分別滴一滴于干凈載玻片上(分別標記④、⑤涂片),各滴一滴0.02%詹納斯綠B染液蓋上蓋片染20分鐘。

    (二)結果

    油鏡下觀察,顆粒狀的線粒體被詹納斯綠B染成藍綠色。


    相關文章

    下一級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不再需要病毒幫助

    事實證明,改性病毒是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材料送入細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們價格昂貴,難以擴展,而且有潛在毒性。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大多數人都聽說......

    塑造著絲粒分布的“世紀之謎”解開

    自180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細胞核中著絲粒的分布問題。著絲粒是一種特殊染色體區域,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但其分布的決定機制和生物學意義仍懸而未決。日本東京大學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塑造著絲粒分布的......

    年輕的“密碼”,就在細胞的這個地方

    有“鐵絲網”覆蓋、隱蔽在核膜下方、“垃圾”基因打包運進來……細胞核里的“垃圾區”同人類世界的垃圾區有著相似的特點:封鎖、隱蔽、垃圾打包、人跡罕至。3月28日,《自然》子刊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聚焦了一系列......

    核孔復合體外環結構研究獲進展

    2022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飛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張傳茂課題組等,在爪蟾核孔復合體外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8?structureofth......

    開辟了多種跨膜蛋白進入細胞核實現尚未識功能的可能

    具有多個跨膜結構域的跨膜蛋白很少在細胞核內發現。為了實現核內定位,必須首先從宿主膜中提取假設的跨膜蛋白,并且必須保護多個疏水跨膜結構域免受細胞質親水環境的影響,以保持蛋白質的正確構象。從機制上講,這帶......

    新發現:細胞核可轉變成另一種細胞核

    一百五十年前,DmitriMendeleev創建了元素周期表,這是一種根據原子核性質對原子進行分類的系統。本周,一群研究生命樹的生物學家推出了一種新的細胞核分類系統,并發現了將一種細胞核轉變為另一種細......

    揭示:AML中相分離形成的nYACs的重要功能

    RNA表觀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RNA的化學修飾被鑒定出來,而作為真核生物mRNA內部豐度最高的RNA修飾,m6A的功能研究備受關注。m6A可以被甲基轉移酶復......

    揭示白細胞選擇阻力最小的遷移路徑

    在后生動物發育、免疫監視和癌癥傳播期間,細胞在復雜的三維微環境中遷移。這些空間被細胞和胞外基質擠壓,產生具有不同大小間隙的迷宮,這些間隙通常小于遷移細胞的直徑。大多數間質細胞和上皮細胞和一些但不是全部......

    《自然》:白細胞以細胞核為標尺,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徑

    移動細胞,比如白細胞或轉移性癌細胞是如何能在免疫監控和癌癥傳播期間到達它們的目的地的呢?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MichaelSixt研究小組提出了最新觀點——白細胞利用它們的細胞核作為標尺,篩選周......

    克隆猴背后:土博士煉成細胞“去核”第一人

    1月25日《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的封面文章轟動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培育的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猴“華華”誕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