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核(nucleus)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細胞的調節中心,其形態隨細胞所處的周期階段而異,通常以間期核為準。
細胞核外被核膜。核膜由內外二層各厚約3nm的單位膜構成,中間為2~5nm寬的間隙(核周隙);核膜上有直徑約50nm的微孔,作為核漿與胞漿間交通的孔道,其數目因細胞類型和功能而異多者可占全核表面積的25%;在肝細胞核據估算約有2000個核孔。
核漿主由染色質構成,其主要成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并以與蛋白質相結合的形式存在,后者由組蛋白與非組蛋白組成。染色質的NDA現在已可用多種方法加以鑒定和定量測定。
核內較粗大濃縮的、堿性染料深染的團塊狀染色質為異染色質,呈細顆粒狀彌散分布的、用普通染色法幾乎不著色的染色質則為常染色質。一部分異染色質也可以上述兩種狀態存在。從生化角度看,異染色質不具遺傳活性,相反,常染色質則大部分具遺傳活性。
間期核的染色質模式還反映細胞的功能狀態。一般而言,大而淡染的核(濃縮染色質少)提示細胞活性(如蛋白質和酶的合成)較高;小而深染的核(濃縮染色質較多)則提示細胞活性有限或降低。
自180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細胞核中著絲粒的分布問題。著絲粒是一種特殊染色體區域,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但其分布的決定機制和生物學意義仍懸而未決。日本東京大學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塑造著絲粒分布的......
有“鐵絲網”覆蓋、隱蔽在核膜下方、“垃圾”基因打包運進來……細胞核里的“垃圾區”同人類世界的垃圾區有著相似的特點:封鎖、隱蔽、垃圾打包、人跡罕至。3月28日,《自然》子刊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聚焦了一系列......
2022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飛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張傳茂課題組等,在爪蟾核孔復合體外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8?structureofth......
具有多個跨膜結構域的跨膜蛋白很少在細胞核內發現。為了實現核內定位,必須首先從宿主膜中提取假設的跨膜蛋白,并且必須保護多個疏水跨膜結構域免受細胞質親水環境的影響,以保持蛋白質的正確構象。從機制上講,這帶......
一百五十年前,DmitriMendeleev創建了元素周期表,這是一種根據原子核性質對原子進行分類的系統。本周,一群研究生命樹的生物學家推出了一種新的細胞核分類系統,并發現了將一種細胞核轉變為另一種細......
RNA表觀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RNA的化學修飾被鑒定出來,而作為真核生物mRNA內部豐度最高的RNA修飾,m6A的功能研究備受關注。m6A可以被甲基轉移酶復......
在后生動物發育、免疫監視和癌癥傳播期間,細胞在復雜的三維微環境中遷移。這些空間被細胞和胞外基質擠壓,產生具有不同大小間隙的迷宮,這些間隙通常小于遷移細胞的直徑。大多數間質細胞和上皮細胞和一些但不是全部......
移動細胞,比如白細胞或轉移性癌細胞是如何能在免疫監控和癌癥傳播期間到達它們的目的地的呢?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MichaelSixt研究小組提出了最新觀點——白細胞利用它們的細胞核作為標尺,篩選周......
1月25日《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的封面文章轟動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培育的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猴“華華”誕生......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發現表明,脂肪肝疾病等其它衰老帶來的疾病效應可能是由于細胞核變皺的緣故,細胞核上的褶皺似乎阻止了基因的正常運轉。雖然用于細胞核的“祛皺精華”還沒研發出來,但是有一種誘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