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毒藥物引起的藥源性肺疾病非常復雜,主要因為這種疾病病情較重,致死率高;其次,它的臨床癥狀如發熱和影像學改變與肺部感染性等其他疾病表現相似,臨床不易鑒別。自從1961年首次報道馬利蘭引起肺纖維化后,細胞毒藥物引起的肺部病變逐漸被重視,成為一個主要的藥物副作用,尤其是對博來霉素、甲氨蝶呤和環磷酰胺來說尤為明顯。在診斷細胞毒藥物引起的肺疾病時應該從藥物接觸史、肺損傷的組織學證據和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肺傷害三個方面考慮。在除外診斷中首先應該考慮到細胞毒藥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所以患者容易合并各種機會性感染,其次還應該考慮到肺部原發疾病復發的可能。
雖然藥源性肺疾病的終末期肺泡上皮細胞組織學病變相似,但是它的發病機制卻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許多細胞毒藥物引起的肺損傷臨床表現大致相同,只不過起病緩急不同。在用藥后幾周或幾年后出現體重降低、發熱、干咳、呼吸困難,發熱為間斷性,無寒戰;聽診雙肺可聞及細小濕性羅音,無杵狀指;隨后影像學顯示彌漫性間質性病變,有時伴有少量胸腔積液。但是這些臨床表現均無特異性診斷意義。肺功能主要表現為彌散功能降低,而且可以在臨床癥狀和影響學改變幾天或幾周之前出現。一些研究證明一句肺功能早期診斷藥源性肺損傷,及時停藥可以將飛不損害降至最低。
這類藥物主要有馬利蘭、環磷酰胺、博來霉素、絲裂霉素、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硫唑嘌呤、卡氮芥、長春花堿、甲基芐肼、依托泊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