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氣溫下降,鼻涕和噴嚏也跟著開始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防御自身免受普通感冒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細胞被感冒病毒感染時的脂肪分子組成和類型變化,研究團隊確認了三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以開發為一種新型抗感冒藥物,切實阻止感冒發生。
該研究由Babraham研究所所長Michael Wakelam教授領導,他們采用“脂質組學”技術檢測了所有細胞的不同脂質組成。通過與帝國理工學院國家心肺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研究人員發現當人類細胞被感冒病毒感染時,細胞內有將近500種(493)脂質發生變化。研究小組利用這些變化篩選出阻止細胞脂質結構發生變化的抑制劑,從而減少了病毒復制,限制了感冒病毒的進一步侵染。
造成感冒的原因是病毒侵入并且劫持了我們的細胞,暗度陳倉地注入它們的生物系統。被劫持的細胞會產生更多病毒,最終死亡,再釋放病毒感染其他細胞并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感冒病毒喜歡攻擊鼻子、喉嚨和肺部細胞,我們的身體對病毒入侵所作出的反應導致了所有典型的感冒癥狀。
目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鼻病毒(rhinovirus),這是引起感冒的最常見的病毒(大約30-80%病例)。但是,大約有160種鼻病毒能引起人類感冒,這項研究集中于RV-A1b病毒株,研究小組相信,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其他病毒株。
感冒的確切統計數很難獲得,成年人每年通常會感冒4-6次,總的來說,感冒病程大約為4到10天。
脂肪分子(脂類)是細胞的基本組分。人體細胞中富含多達20000種不同的脂肪分子。它們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形成細胞外膜以及內部細胞器膜,某些脂質也在信號系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脂質,是一種復雜且因細胞部分而異的物質,它們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忽視。
相比蛋白質和基因研究,脂質研究更為困難,“脂質組學”技術也是最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在,我們有能力對基于脂類的衰老、健康和疾病問題加以闡述。這項旨在治療普通感冒的課題,也將為一系列先前無法治愈的疾病提供新的見解。
Babraham研究所信號研究項目成員、文章一作An Nguyen 說:“我們的結果意外地顯示,脂質變化模式對鼻病毒感染反應明顯非常重要。我們發現,細胞的脂質類型,以及脂肪酸鏈的長度和結構都是關鍵。這些信息幫助我們找到了潛在抗病毒藥物的有效途徑,并證明了脂質組學支持新療法的潛力。”
文章通訊作者Michael Wakelam教授說:“近幾十年來,我們在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對人類生物學、健康和衰老的理解產生了一些重大影響。然而,作為細胞的基本組成部分,復雜且重要的脂質探索才剛剛開始。在脂質組學的幫助下,許多新發現有待進一步研究,它們具有改變我們對自身細胞了解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