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物質:
細菌所需的營養物應按一定的方式配比提供。充足的營養是細菌進行新陳代謝的物質基礎,包括水分、無機鹽類、蛋白胨和糖等。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還需某些生長因子。
2.合適的pH:
環境的pH對細菌的增殖有很大影響,因營養的吸收、分解及能量的產生,都需要酶參與反應,而酶活性必須在一定pH和溫度下才能發揮作用。大多數細菌合適的pH為7.2~7.6.少數細菌對pH的需要明顯不同,如霍亂弧菌pH8.4~9.2,結核分枝桿菌pH6.5~6.8,乳酸桿菌pH5.5.
3.適宜的溫度:
細菌的生長溫度分為最適溫度與容許溫度兩種,細菌按最適溫度的范圍分為嗜冷菌、嗜溫菌與嗜熱菌,其最適溫度依次為0℃~20℃、30℃~37℃和50℃~60℃。病原菌(人類的致病菌屬于此類)屬于嗜溫菌。最適溫度為37℃。不同細菌生長的容許溫度范圍也不一樣。
4.必要的氣體:
細菌所需要的氣體主要是氧氣,有的細菌還需要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