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5-01 08:33 原文鏈接: 給AI自主武器及早戴上“緊箍咒”

    《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由人工智能(AI)加持的致命自主武器已經到來,AI可能會幫助它們攻擊特定目標。研究人員、法律專家和倫理學家正努力解決如何在戰場上使用這些武器的問題。


    2023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了AI增強武器的問題。

    本文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美國空軍的X-62A VISTA飛機已測試通過AI進行先進空中機動的能力。

    AI增強武器性能

    自主武器至少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如熱追蹤導彈,但AI算法的開發和使用正在擴展其能力。

    研究人員指出,AI擁有卓越的處理和決策技能,理論上具有顯著優勢。在快速圖像識別的年度測試中,近十年來算法的表現一直優于人類專家。例如,去年一項研究表明,AI能比人類專家更快發現論文中重復出現的圖像。此外,在2020年,一個AI模型在一系列模擬混戰中擊敗了一名經驗豐富的F-16戰斗機飛行員,這要歸功于“該AI模型具有人類飛行員無法匹敵的精確操作”。

    這預示著,包括AI無人機在內的致命自主武器正進入研發快車道。

    美國國防部已為“復制者”計劃撥款10億美元。2023年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宣布了“復制者”計劃,其目標是在未來18—24個月內生產、交付和部署數千個無人作戰系統。使用AI實現自動駕駛和射擊的實驗性潛艇、坦克和艦艇已經問世,商用無人機也可以使用AI圖像識別功能瞄準目標并將其炸毀。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安全分析師扎克·卡倫伯恩指出,AI武器很容易鎖定紅外或強大的雷達信號,并將其與數據庫進行比較以輔助決策。這意味著,當AI武器在戰場上檢測到來襲雷達信號的來源時,可在幾乎不傷害平民的情況下進行射擊。AI無人機也可就飛離對手的距離和攻擊角度作出非常復雜的決定。

    用于戰場引爭議

    AI增加了致命自主武器的速度和規避防御的能力。一些觀察人士擔心,未來任何集團都可派遣大批廉價的AI無人機前往戰場,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消滅目標對象。

    理論上,AI還能用于戰爭的其他方面,如編制潛在目標清單。有媒體報道稱,以色列使用AI創建了一個包含數萬名疑似武裝分子姓名的數據庫。不過,以色列軍方對此進行了否認。

    2017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家、著名反AI武器活動家斯圖爾特·拉塞爾幫助制作了名為“殺戮機器人”的視頻,突出了將AI用于戰爭可能帶來的風險。視頻展示了在不久的將來,配備面部識別系統的微型無人機裝配炸藥,成為恐怖的“AI殺手”。它們能鎖定并殺死目標或攻擊特定人群,如穿著制服的人。

    AI在戰場上出現,引發了研究人員、法律專家和倫理學家的爭論。

    一些人認為,AI輔助武器可能比人類引導的武器更精確,能減少死亡和致殘士兵人數,減輕附帶傷害,如平民傷亡和對居民區的破壞,同時幫助弱勢國家和群體自衛。另一些人則強調,這些AI加持的自主武器可能會犯下災難性錯誤。

    而卡倫伯恩認為,主要問題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人類如何使用這項技術。

    亟待制訂相關規則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控制這種AI增強武器可能帶來的威脅,聯合國已經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去年12月,聯合國一項決議將致命自主武器列入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議程。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去年7月表示,他希望2026年前禁止可在沒有人類監督情況下使用的武器。

    專家認為,此舉為各國對AI武器采取行動提供了一條現實途徑。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部分原因在于各國對法律的實際內容缺乏共識。2022年的一項分析發現,“自主武器”至少有十幾個定義。

    拉塞爾說,這些定義范圍很廣,并沒有達成共識。例如英國認為,致命自主武器“能夠理解更高層次的意圖和方向”;德國則將“自我意識”視為自主武器的必要屬性,而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現在的AI遠未獲得這種能力。

    卡倫伯恩表示,任何關于致命自主武器的禁令都很難通過檢查和觀察來執行,因為AI很容易隱藏或更改系統狀態。

    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在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進行討論。


    相關文章

    川渝兩地將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核技術應用等未來產業

    四川省副省長李文清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推動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發展壯大優勢主導產業,共育人工智能、......

    名單出爐!2024胡潤中國人工智能企業50強

    胡潤研究院1月9日發布《2024胡潤中國人工智能企業50強》報告。AI芯片企業寒武紀以2380億元的價值位居榜首,智能語音企業科大訊飛以1160億元的價值排名第二,機器視覺和大模型企業商湯科技以500......

    國資委: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加快建立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體制機制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1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譚作鈞出席在中國電信黨校舉辦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特訓班結業式,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發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會帶來怎樣的科研范式變革

    當下,人工智能的火熱讓人們對其有了深刻的體會。盡管許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智能交互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等已廣為人知的應用便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當人工智能深......

    重慶大學有了AI輔導員

    記者1月2日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人工智能輔導員“潤欣”日前全面上線。這是全國思政領域率先建成使用的“大模型+跨業務系統融合”的多智能體人工智能輔導員。它能準確理解并快速響應用戶的復雜提問,還能從龐大的......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

    2024年1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人工智能標委會”)在京召開成立大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出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海淀區......

    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居然不會“問診”

    一項新研究發現,雖然先進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專業醫學考試中得分很高,但在醫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與患者交談以收集相關醫療信息并提供準確診斷方面,仍然表現不佳。1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醫......

    這一年,我們持續深化數智賦能

    2024年,數智化浪潮繼續席卷全球。挺立潮頭,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從規劃新建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到全球首發5G-A商用部署、發布各類人工智能(AI)大模型產品,再到推動聯大協商一致通過加強人......

    科技巨頭微軟宣布投資800億美元用于建設AI數據中心

    英偉達等AI“賣鏟人”,又迎來一則利好消息!日前,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表示,該公司2025財年(截至2025年6月)計劃投資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56億元),用于建設AI數據中心。在資本市場上......

    人工智能會帶來怎樣的科研范式變革?

    當下,人工智能的火熱讓人們對其有了深刻的體會。盡管許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智能交互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等已廣為人知的應用便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當人工智能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