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前列腺癌來說,腫瘤能在體內其他地方脫落細胞。
圖片來源:Khuloud T. Al-Jamal & Izzat Suffian/Wellcome collection
在數十年來設計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后,很多癌癥研究人員正在轉換方向:在分散于體內的沉默的惡性細胞產生新腫瘤前靶向它們。
這些細胞催化了轉移性腫瘤的發育,而后者要對約90%的癌癥死亡病例負責。它們是在很多人身上見到的令人心碎的癌癥死灰復燃的源頭。看似成功的初步治療使這些人抱有自己已被治愈的希望。靶向已擴散腫瘤細胞的療法經常錯過這些沉默的細胞,因為它們并未在積極地分裂。
休眠的腫瘤細胞很罕見,并且很難從體內幾萬億個普通細胞中被篩選出來。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癌癥研究人員Julio Aguirre-Ghiso介紹說,多年來,科學家一直缺少研究它們的工具。但這一切正在發生變化。
近日,研究人員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集會。在Aguirre-Ghiso看來,這是第一次專門討論休眠癌癥細胞的會議。“人們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的臨床需求。”
這一需求對于復發率很高并且有時在治療多年后才復發的癌癥來說尤其必要,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你清除了腫瘤并且接受放射。你做了這個,做了那個,但或早或晚,癌癥會死灰復燃。然后,你對自己說,‘這些東西是從哪里來的?’”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癌癥研究人員Mina Bissell表示。
日益增多的證據表明,休眠細胞在母體腫瘤發育早期便同其分離,并且穿過血管到達體內新的地點。在其他組織或者器官內“安頓下來”后,這種細胞會進入睡眠狀態,并且一直保持休眠,直到尚未可知的觸發因素喚醒它們。直到那時,它們才開始分裂并且形成新的腫瘤。
當癌癥研究人員試圖研究這種“蟄伏”時,他們很快遇到一個問題:癌癥小鼠模型被設計成產生快速生長并且高度致命的母體,或者至少是腫瘤。然而,探尋“蟄伏”細胞的研究人員需要生長緩慢的腫瘤。這樣,它們才有時間擺脫“惡性”癌癥細胞。科學家還需要具備在原發性腫瘤被移除很久后追蹤這些細胞的能力。
“這類動物很難培育。”印第安納大學乳腺癌專家Kathy Miller表示。但若干實驗室已經取得進展,發展出連續1年多追蹤小鼠體內休眠細胞的模型。
辨別這些細胞的技術也非常重要:杜克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家Joshua Snyder利用混合在一起的熒光標記物,辨別并追蹤了表達癌癥相關基因的“惡性”細胞。同時,在蒙特利爾舉行的會議上,華盛頓州西雅圖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基因學家Jason Bielas展示了利用特定DNA序列給此類細胞打上“條形碼”的初步成果。隨后,研究人員利用廉價的DNA探測方法以十億分之一的分辨率將這些細胞辨別出來。
一旦沉默的細胞被辨別出來,判斷它們表達哪些基因的新方法能幫助研究人員確定誘發休眠狀態的因素以及喚醒睡眠細胞的觸發因素。Miller表示,掌握了這一信息,便有可能阻止細胞醒來。“一旦這些細胞保持休眠,便不會導致我的病人死亡。”
使睡眠細胞繼續保持沉默的努力也在進行中。2015年,Aguirre-Ghiso實驗室報告稱,兩種已獲批藥物——5氮雜脫氧胞苷和視黃酸的組合能誘導在培養基以及小鼠體內生長的前列腺癌細胞進入休眠。現在,同樣在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工作的腫瘤學家William Oh和同事正在召集前列腺癌患者參加一項在臨床上測試這些發現的試驗。
其他人則在尋找直接殺死休眠細胞的方法。Aguirre-Ghiso實驗室的癌癥研究人員Veronica Calvo-Vidal和同事與制藥企業禮來合作,描繪了一種被稱為PERK的蛋白質抑制劑。其在休眠癌癥細胞內以異常高的水平被表達出來。在小鼠身上進行的早期研究顯示,這種抑制劑能殺死癌癥細胞。目前,該團隊正在分析單個休眠細胞中的基因表達,以期更好地了解抑制劑的工作機制。
不過,Miller警告說,發展出辨別哪些癌癥最有可能復發的方法同樣重要,因為內科醫生可就此選擇哪些患者有理由接受此類療法。她和治療乳腺癌的其他腫瘤學家已試圖決定哪些患者應當接受進一步的激素治療,以減少腫瘤復發的風險。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盡管免疫檢查點抑制(ICI,immunecheckpointinhibition)在治療癌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通常會對療法產生一定的耐受性,而且其潛在的機制并不清楚,MHC-1的......
液體活檢為目前腫瘤早篩和治療的關鍵技術,但傳統的液體活檢CTC(循環腫瘤細胞)技術捕獲效率低較低。為此,同濟大學醫學院陳炳地博士團隊歷時十余年,開發出基于糖代謝差異的全新靶點,設計仿生多功能納米探針,......
美國一家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2日發布公告稱,該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能殺死所有實體惡性腫瘤的靶向化療藥物。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細胞·化學生物學》期刊上,但有聲音......
紫杉醇類藥物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抗癌治療的藥物,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圍神經病變等。了解紫杉醇類藥物的體內作用方式有助于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案。荷蘭癌癥研究所研究團隊揭示紫杉醇類藥物在體內的抗腫瘤機制。該研究成果于......
在適應性輻射過程中,哺乳動物的壽命演化出較高的多樣性,包括從最長壽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壽命長達200余年的弓頭鯨。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動物類群如裸鼴鼠、弓頭鯨、大象和蝙蝠等,展現出長壽命、抗腫瘤的特點,......
為什么有些人抽煙喝酒、熬夜打游戲,不管怎么作也不得腫瘤,而有些人生活規律、飲食均衡,還是得了腫瘤,早早離世。是天生的命不好,還是運氣太差?2月3日,《科學-轉化醫學》刊發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我們發明了細胞大小的‘無人工廠’,光一照就‘開工’,能讓腫瘤切除手術后的復發可能性大大降低。”10月31日,華東師范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葉海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無人工廠”由合成生物學......
作為智能探針,活性動態可控的分子開關是探索和干預生命過程的有利工具。光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控制參數,具有高度正交性和時空精度,在調控分子功能中具有獨特優勢。常用光開關分子(如偶氮苯和二芳基乙烯等)存在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瀟、趙瑞芳和聶廣軍研究團隊在細菌膜納米腫瘤疫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Nanocarriersbasedonbacterialmembrane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