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低血糖,嬰兒痙攣癥,低血鎂,原發性甲狀腺減退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喉炎。
(一) 其他無熱驚厥性疾病
1.低血糖癥
多發生于清晨空腹時,常有進食少或感冒、腹瀉史,可出現驚厥、昏迷。血糖常低于 2.2mmol/L( 40mg/d1 )。口服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液后立即好轉。
2.嬰兒痙攣癥
于嬰兒期發病,發作時突然頭及軀干前屈,上肢前屈內收握拳,下肢屈曲至腹部,伴意識障礙,每次發作數秒至數十秒自停,往往反復連串發作,智力迅速減退,2~3歲后可轉為其他類型癲癇。血清鈣正常,鈣劑治療無效。腦電圖呈高幅節律紊亂。
3.低鎂驚厥
常見于新生兒及嬰兒,多為人工喂養,并有攝食不足或患腹瀉史,也可由于遺傳性鎂吸收缺陷所致。當血清鎂低于 0.58mmol/L( 1.4mg/dl )時即可出現低鎂驚厥,表現為知覺過敏,觸覺及聽覺的刺激可引起肌肉震顫、痙攣,甚至驚厥及心律紊亂。用25%硫酸鎂每次0.2ml/kg肌內注射,每日 1~2次,1~2日內見效。臨床上,對用鈣劑治療無效的無熱驚厥,應常考慮低鎂驚厥的可能。
4.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多見于較大兒童,主要特點為:低血鈣、高血磷、堿性磷酸酶正常或降低。臨床表現為間歇性驚厥或手足搐搦,常數天或數周發作1次。
(二) 急性喉炎
喉痙攣應與急性喉炎鑒別,后者多因病毒感染引起炎癥,表現為聲音嘶啞伴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常夜間發作,伴發熱,無其他低鈣癥狀和體征,血鈣正常,鈣劑治療無效。
并發癥
密切觀察晾厥、喉痙攣的發作情況,作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術前準備。一旦發現癥狀應及時吸氧,喉痙攣者需立即將舌頭拉出口外,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吸入窒息;對已出牙的患兒,應在上、下門齒間放置牙墊,避免舌被咬傷,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