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4-14 14:30 原文鏈接: 綜述:代謝組學研究加快醫學生物標志物的發現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指“一種可客觀檢測和評價的特性,可作為正常生物學過程、病理過程或治療干預藥理學反應的指示因子”,作為個體化醫療的“關鍵詞”之一,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生物標志物已經成為當前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01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一個腫瘤標志物可追溯到1846年由H Bence-Jones所證實的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對多發性骨髓瘤有一定的診斷作用。170余年后的今天,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肽組學、代謝組學等在內的組學平臺,以及包括納米技術、生物信息學、抗體芯片等前沿在內的手段與方法,都為快速獲得及篩選生物標志物帶來了極大的可能。

      基因組學及轉錄組學描述的是機體可能發生改變的生理指標, 而代謝物則是存在于信號通路的終端產物,反映的是機體當時的生理狀態。與其他組學相比,代謝組學由于與表型更為接近,因此更適于疾病分型和標志物發現的研究。

      2009年,美國密歇根大學霍華休斯醫學院研究者基于GC-MS代謝組學研究平臺找到前列腺癌biomarker-肌氨酸,發現它癌細胞轉移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ature)。2011年,科學家利用LC-MS代謝組學研究平臺找到心血管疾病的預測biomarker,一些磷脂代謝物,如膽堿、氧化三甲胺和甜菜堿(Nature)。2014年,國內研究團隊利用GC-MS代謝組學研究平臺找到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診斷biomarker,并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腫瘤細胞的另一套代謝機制,揭示出可能的治療靶點(Blood)。2014年,美國研究團隊利用LC-MS代謝組學研究平臺,找到4個biomarker可區分肺癌的不同發展階段,并進行了一千多例的人群驗證(Cancer Research)。2016年,國內首批大樣本代謝組學研究利用LC-MS代謝組學研究平臺,篩選出12組靈敏度高、專屬性強的biomarker,可用于臨床冠心病的快速診斷以及不同分型的區分診斷(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年,一個被稱為“代謝組學”的代謝動態圖像已被用來識別能區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新的血液代謝物生物標志物,與傳統診斷方法相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且適用于疾病更早期階段。研究者報告說,生物標志物特征區分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假設累積發病率為1.95%,曲線下面積為0.96,敏感性為89.9%,特異性為91.3%。這成功地驗證了生物標志物的特征(Gut)。

      02代謝組學發現Biomarker的研究路線

      代謝組學通過機體代謝物的高通量檢測,結合多元統計學分析,篩選差異顯著的代謝標志物,進而從整體上深度透析疾病的病理學機理,為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路線如下圖所示:

      03代謝組在疾病分型和Biomarker發現中的應用

      生命的代謝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過程。任何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會影響人體代謝,從而導致體液中代謝物質發生顯著變化。通過比較機體生理與疾病狀態,同一疾病的不同分型、分期的代謝物差異,將能找到與疾病診斷與分型相關的一組Biomarker,用于疾病的診斷與分型。

      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們生命與健康的常見疾病,雖然目前通用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法確診率高,但創傷大、花費高、副作用多、操作繁瑣。臨床急需創傷小、低成本及簡便易行的冠心病早期診斷技術。代謝組學方法可通過標準制備的血清、血漿、尿等生物樣本可實現高通量小分子物質的檢測,這些小分子中許多已經被認為是疾病的危險因子。

      美國克利夫蘭醫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在篩查人血漿中小分子代謝產物時發現,腸道細菌降解卵磷脂后所生成的“副產品”可預測哪些人未來可能發生心臟病。進一步的動物試驗顯示,腸道微生物在飲食中的脂質轉化為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TMAO可促使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動脈斑塊的形成(Nature ,2011)。上述研究表明,腸道共生菌也可導致或加重包括肥胖、免疫異常等在內的疾病狀況,而以TMAO為靶點的藥物或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

      那么找到了關鍵的Biomarker,我們如何更進一步的進行疾病機制的研究呢?在組學的時代,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肽組學、代謝組學等在內的組學平臺,以及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多組學聯合分析來解釋和闡述疾病病理機制已成為可能。2016年,該團隊研究學者在先前的代謝組學研究基礎上結合基因組學進行了mGWAS(Metabolom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研究,他們取了3880個冠心病患者的血漿,采用代謝組技術檢測膽堿等(8種)代謝物,利用重測序獲得材料SNP信息。基于代謝組數據和重測序SNP信息,開展mGWAS研究,最終得出在染色體2q34和5q14.1上發現了兩個位點與冠狀動脈疾病發展顯著相關,甘氨酸代謝與尿素循環可能揭示了新的動脈粥樣化硬化疾病發展機制。

      除了腫瘤和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缺乏運動,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由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高危因素組成的“代謝綜合征”威脅現代人的健康,利用代謝組學的技術手段也可為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及藥物療效提供新的線索。

      04廣泛靶向代謝組尋找biomarker的優勢

      “廣泛靶向代謝組”是一種全新的代謝物定性、定量檢測技術,它結合了非靶向、靶向的優點,將高通量、高靈敏度和定量的優點集合于一起,特別適合檢測中低豐度代謝產物,是發現新代謝Biomarker的最適方法,具有高通量(一次可檢測>1000種代謝物)、高靈敏(能檢測低豐度代謝物)、廣覆蓋(可覆蓋超過20條代謝通路)、定性定量準(擁有近千種標準品庫)等特點。檢測的代謝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維生素、脂質等物質。

      通過基因測序找到疾病的控制基因,通過蛋白測序研究基因如何調節下游的信號通路,最后通過代謝組學分析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的最終結果。邁維代謝可利用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和代謝組多種組學技術進行聯合分析,可對疾病的發生機制有更全面的認識,對疾病的診斷、監測和治療尋找新的切入點。

    相關文章

    FDA批準因美納癌癥生物標志物檢測試劑盒及其兩項伴隨診斷適應癥

    ·TruSightOncologyComprehensive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首款可上市的全景變異分析體外診斷試劑盒,具備泛癌種伴隨診斷功能· 500多種基因生物標志物檢測為患者......

    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的新生物標志物

    ·“該發現不僅突破了傳統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志物的局限性,還顯著提高了診斷的準確度。此外,這些新發現的生物標志物不僅限于腦脊液研究,還可能在血液檢測中展現出同樣的診斷潛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

    地中海飲食有助女性降低死亡風險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對25000多名初始健康的美國女性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地中海飲食攝入較多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3%。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志》。一項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

    3450萬,該高校6、7月份采購計劃出爐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現將南京醫科大學(本部)2024年5月(第1批)政府采購意向公告如下:編號項目名稱采購需求概況采購預......

    首個人參完整基因組發布

    記者6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農業生物轉錄組與代謝組創新團隊發表了首個人參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組,解析了人參重要活性成分——三萜皂苷的形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園......

    JAHA:房顫消融后復發與心臟重構生物標志物的關系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影響到大約37%的成年人。房顫射頻消融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對于陣發性房顫失敗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具有I級適應癥。盡管射頻消融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房顫復發也較為......

    ANNONCOL:人工智能在免疫腫瘤學中預測性生物標志物發現:系統評價

    該綜述評估了90項已確定的研究,涉及癌癥的四種主要數據模式,描述了數據集、方法、生物標記物和結果。免疫療法(IO),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的出現改變了許多癌癥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黑色素瘤、......

    學者同聚北師大,Urimarker2023共討新發展

    ——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順利召開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于北京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

    島津先進醫療保健案例丨質譜探索生物標志物和臨床應用

    隨著社會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如何延長健康壽命成為了迫切的課題。島津長期致力于X射線成像診斷和質譜分析技術,以醫療、成像技術的可視化、以及使用質譜儀進行定量分析為基礎,在可顯著改善醫療保健未來的研發最前......

    中國人群顱內動脈瘤不穩定性的標志物和風險分層模型

    顱內動脈瘤是導致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群中的影像學檢出率約為7%,但超過2/3的顱內動脈瘤是通過體檢等方式發現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