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即可診斷。
治療
一旦懷疑為綠膿桿菌感染,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應分秒必爭按本病治療,開始治療越早,角膜組織破壞越少,視力恢復的希望就越大。在治療上,還應根據本病特點,進行下述處理。
1.嚴格實行床邊隔離
以免交叉感染。對患者使用的藥物和敷料,必須與其他患者分開,醫務人員在每次治療前后,也必須徹底洗手或戴手套。
2.選擇有效抗生素藥物
以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慶大霉素次之,可配成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5萬單位/毫升、0.4%慶大霉素、5%磺胺滅膿液,急性期每15~30分鐘點眼1次,同時可結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每次5~10萬單位,多粘菌素17萬單位;慶大霉素2~4萬單位,可有效控制感染。當細菌培養轉為陰性后,為防止復發,上述用藥還應持續1~2周。局部治療的同時,全身可肌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每日12.5mg/kg體重。為防止和控制Gram陽性菌的混合感染,尚須用其他廣譜抗生素,如桿菌肽,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3.散瞳
用1%~3%阿托品滴眼液點眼或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使瞳孔充分散大。
4.沖洗
可用0.25%醋酸液沖洗結膜囊,每日2~3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