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智能設備。本屆展會涵蓋工業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環保、流體機械與動力傳動等專題的多個展區。
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光能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項目實驗。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如何加快城市轉型、聚集創新資源、實現科學發展,是該地區近年來一直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2011年5月,鄂爾多斯市開始規劃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同年10月,該產業園區經自治區政府批準設立為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近日,由中國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首屆京師綠色發展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
在本次以“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的論壇上,教育部、環境保護部、中國神華集團、中國水務集團(香港)、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清華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以及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與會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指數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環境評價:調節經濟結構
程立峰(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
綠色發展,轉型發展,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的必然選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環境管理制度,優化經濟發展為主,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調節器,綠色轉型發展的助推器。
一是從國家層面,為重大區域發展決策做好支撐。近年來,我們探索完成了環渤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成渝等五大區域戰略環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涵蓋了20個省,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裝備制造等行業,系統評估了相關重點行業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中長期影響,提出了預防布局性環境風險,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的新思路和新機制,相關成果已成為制定國家和地方重大區域戰略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二是從規劃層面,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性、政策性綱領,抓好規劃環評就能在決策層面促進開發理念思路和重點優化調整。汶川災后重建規劃環評,江蘇沿海區域規劃環評等一系列實踐表明,規劃環評向上與區域戰略銜接,農業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向下具體指導產業園區重大項目布局和準入,避免長期性、積累性環境問題,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的重大不利影響,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均衡和生態效應統一。
三是從產業層面,貫徹綠色循環低碳理念。在城市建設等領域規劃中,促進重點產業的合理布局和適度發展,著眼于全行業和全流程,從決策源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在開發活動中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實現行業增效與節能減排的統一,同時提高燃煤火電等13個高排放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嚴把準入關口,遏制了低水平重復建設,防范化解經濟運行中不健康因素。
四是從體制機制層面,強化環境保護力度。環境影響評價提高了環境保護在政府決策中的權重,按照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的原則,嚴格控制新增污染排放,推動老污染治理。對重點區域和企業集團,采取環評限制措施,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的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在近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評管理從源頭防范做出了積極貢獻。
給傳統工業添點“綠”
張世鋼(聯合國環境署駐中國代表):
大家知道去年是里約G20的重要年份,聯合國主持召開了里約G20的峰會,各國首腦都參加了會議,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二十年進程的一次全面回顧和總結。
在這個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整個人類走向可持續未來的必由之路,那么選擇一些可實現的途徑,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包括綠色經濟。
目前環境變化的主要驅動力,是我們的人口不斷增加,這里第一個就提到了人口的不斷增加。目前全球的人口已經達到70億,可能本世紀內會增加到90億,這是我們的一個現實情況。其他誘因,還包括經濟方面的,比如全球的經濟增長在二十世紀已經增加了近20倍。經濟活動對于各種原材料資源的使用和消耗不斷增加,已經達到起初的8倍。還有全球化的進程以及全球貿易的不斷便利,造成了與運輸、出口、技術交換等等有關的排放增加。
在2008年,環境署首次提出了全球綠色經濟這樣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當時主要是應對全球的經濟衰退,環境署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從經濟衰退中走出來的新方式。這個方式既要有它的包容性,也要考慮到它的平等性,使各個利益團體,各個利益群組都會在這里受益,同時它應該是一種不同于過去傳統的經濟方式,是可持續的方式。這個綠色經濟的概念一經提出得到世界的廣泛反響。
目前,中國已經在綠色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比如說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在提高能效方面,以及在綠色認證、綠色標簽方面,中國都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中國建立綠色經濟目前仍存在一些障礙。比如說傳統的行業,我們傳統的工業,如何更加綠色化,這是一個在中國比較大的問題。
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
唐丁丁(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司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尖銳,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等關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日益突出。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強調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序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事業做出了積極和重要的貢獻。
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對工業文明中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反思,人類社會經歷了漫長的原始采集、狩獵和農耕文明階段,直到兩百多年前,工業革命開始席卷西方世界,工業文明迅速成為占據支配地位的文明形態,在為人類帶來空前物質財富的同時,建立在資源能源大規模消耗基礎上的工業文明發展模式也給工業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在過去三十年間,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工業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態勢,跨國資本將高污染、高能耗、高風險的生產過程轉向發展中國家,在不改變發展模式的情況下減輕了發達國家的環境壓力,但卻極大加重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負擔。從根本上看,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生產和消費已經給全球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而當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試圖以同樣方式發展自己,加入世界富人俱樂部的時候,工業文明固有的不可持續性就凸顯出來了,全球環境就會加速逼近危機爆發的臨界點。
建設生態文明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設想超越工業文明資源擴張型的發展模式,探索出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由于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規模,即使我們采取各種末端治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嚴重的環境影響。要真正實現與自然和諧的生產生活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這樣的根本轉變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中國應該和其他致力于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國家協同攜手努力。
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摒棄已經形成的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技術,事實上許多處在后工業化時代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對可持續發展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方式和資源利用模式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對于尚處于工業化時期的中國挑戰是巨大的,但作為后發國家,如果我們能積極借鑒和吸收他國的有益經驗,也存在著超越既有基礎設施和發展模式,直接采用新型發展方式的經驗就是一種跨越。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除了擺正人與自然關系外,還必須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應該認識到生態文明雖然著重強調了保護生態順應自然規律,但自然萬物本身不能參與到環境管理中,它們需要致力于守護自然的人們為其代言。國際社會提出可持續發展是要力求實現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而中國領導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同樣將以人為本確定為核心,如果我們的發展目的真正是為了惠及民眾,那么我們就不能在發展中破壞民眾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而是賦予公民知情權、參與權和司法救濟權,這將是保障公民環境權的最有效方式。
發展:綠色經濟核心
齊曄(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談到全球困境,大家都能夠列出來一系列的困境,這里邊包括了我們說幾年前的金融危機,包括了目前仍然久拖不絕的經濟衰退,債務問題,貧困加劇,氣候變化問題,以及長期以來面臨的能源資源環境生態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和困境我們似乎都可以概括為一個詞,那就是債務。
美國有債務的問題,金融危機本身就是一個債務的問題,是老百姓借了銀行的錢,最后還不上了,有一個債務的問題。歐洲的債務問題就不用說了,政府花掉了未來的錢,今天的日子花的是未來的錢。大家都說中國的日子比較好過,中國不存在債務問題,事實上,我們中國的債務問題已經在去年,特別是在今天,非常明顯的顯現。有人說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平臺的問題,其實不僅僅如此,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財政赤字階段。但是,我們中國更大的一個債務問題是我們資源和環境的債務問題。
如果給這個綠色經濟做一個更加簡單的內涵的話,最重要的是要有效保護,并且能夠不斷改善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生態環境,它核心是經濟社會發展,但是我們要能夠有效的保護,而且要能夠不斷的改善。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法蘭西共和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關于加強部門間交流合作的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具體內容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為加快船舶制造業綠色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是全球海事工業新一輪科技......
2023年11月20日,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執董會批準了湖北黃岡大別山生態保護和近零碳綠色發展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3.89億歐元,其中亞行提供約1.90億歐元(2億美元)主權貸款,國內配套資金......
“我們將今年參加進博會的主題定位為‘我們追逐’,希望能夠符合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帶來更多高質量的、綠色的產品。”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葉菲近日向記者道出了米其林的進博會愿景。今年進博會上,圍繞“可......
7月14日,位于北京經開區的金風科技園區迎來了采埃孚汽車底盤系統(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采埃孚)、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等近10家區內企業代表,大家邊參觀邊......
7月1日至2日,以“美麗長江:協同治理與低碳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在武漢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地理學會長江分會和中國地質大學聯合主辦,中國地質大學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南......
6月5日,清華大學秀鐘書院成立儀式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在該校舉行。據悉,秀鐘書院取名來自清華大學校歌“水木清華眾秀鐘”,立意“鐘靈毓秀,水木雋永”,蘊含著“匯聚各方資源,培育致力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的汽車。排放標準政策“靴子”落地,加快推動汽車產業......
谷雨節氣,正值春季農業生產忙碌時節。抓好田間管理,發揮科技力量,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袤田野上,辛勤耕耘、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在展開。“米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春日和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