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4-23 09:35 原文鏈接: 緬懷母國光院士:不滅的科學與教育之光

      人物介紹:

      母國光 (1931年~2012年),遼寧錦西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士。195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1995年任南開大學校長。

      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天津市科協主席,先后獲得國家發明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光華科技獎一等獎,以及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獲發明ZL2項,發表著作6部,學術論文150多篇。

      2012年4月13日晚,南開大學的新開湖上,漂滿了祝福的紙船,我國光學大師母國光院士,走完了他81歲的人生。

      母國光生前曾說:“從1949年考入南開大學起,到后來留校任教,我幾乎一生都在南開度過,我的家就是南開!”

      湖畔,用燭光寫就的“母先生走好”,寄托著南開學子的哀思。

    與“光”初結緣

      1931年1月22日,母國光出生于遼寧省錦西。早年家境困難,他的求學歷程,相當艱苦。中學時每年三袋面粉的學費都難以承受。

      身為長子,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父親反對他念書,希望他能早日擔當起養家的重任。幸而母親和舅舅支持他讀書,很多年他穿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做的,舅舅曾給他買過一雙膠底鞋,已經是他很大的享受了。也正是這種困難的條件和環境,促使他奮發圖強,從小就立志刻苦學習。

      1944年,母國光以錦州考區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錦州第二國民高等學校。因天資聰明,學習刻苦,學習成績常常名列全校第一。1949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的南開大學物理系。

      母國光曾回憶說,那時“南開大學剛剛從昆明搬回來,是按照西南聯大的辦法來培養學生的,我領到入學通知書后,上面有好幾本書,我不知道是些什么書,后來一打聽才知道《物理》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數學》是哈佛大學的《數學》;《化學》是美國著名化學家Brinkly著的大學化學——用的都是美國最好的大學的教材。”

      1952年,因成績優秀和工作需要,母國光提前畢業留在南開大學物理系任教。在沈壽春教授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始了他的“光學人生”。

      一開始領導安排他學光學的時候,他并不情愿。那個時候國家剛剛解放,百廢待興,當時他最希望做的是核物理、原子核。但是母國光接受了這一安排,把國家的需要當做自己的需要,一做就是60年。

      母國光在晚年,回想起這一選擇的時候,沒有絲毫后悔:“真正入了門之后,每往前走一步都感覺非常有意思,因為你做的工作有人需要,會得到認可,你就感覺到很高興,之后就越來越有興趣了。我走光學這條路是因為國家和社會的需要。”

    用“光”照亮科學殿堂

      母國光自言一生很幸運,碰上了幾位好老師,而他的老師們,也把他當做未來的希望。

      上世紀50年代初,母國光到長春光學所進修應用光學,在這里他碰到了我國應用光學的先驅龔祖同院士,在兩年的學習工作中,深受其影響。

      同時母國光的勤奮與才能,也讓龔祖同印象深刻。在結束了兩年的學習后,母國光回到南開大學。當時每一位進修人員結束進修后,都會有一份鑒定,龔祖同給母國光的系主任寫了一封信,對母國光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有了母國光,你們就有希望。”

      1959年周恩來到南開大學視察,當時母國光只有28歲,已經是天津人造衛星觀察站負責人。在總理視察期間,他向總理匯報了觀察人造衛星的效果,總理與他合影并鼓勵他。至今那張合影照片還掛在他的家里,成為他為我國光學事業奮斗的動力。

      上世紀70年代后期,母國光將研究重點從經典光學系統成像轉到了光學信息處理及其應用領域,在他的“白光光學圖像處理的基礎及其應用的研究”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白光圖像處理的加、減、消卷積、微分、相關等運算和褪色膠片的彩色恢復、彩色檔案存儲、立體顯示、菲涅爾全息濾波、光學傅立葉變換光譜以及相型圖像假彩色等技術,擴展和發展了白光光學信息處理技術。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母國光與他的課題組一起從事白光信息處理在彩色攝影中應用的研究,研制成“三色光柵編碼器”,實現了利用黑白底片記錄彩色圖像信息,并先后完成了應用于偵察的“黑白膠片作彩色攝影及光學信息處理機”及“大幅面航空彩色攝影的光學處理器”兩個型號項目,其中還創造性地用數字計算代替了復雜的光學解碼,發展了數字傅立葉光學彩色解碼新技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母國光主編了我國第一部光學領域的基礎教材——《光學》,30多年來,很難說清這部經典之作到底影響了多少人。許多現在活躍在光學科學一線的專家學者,每當見到母國光時,都會向他講述當年學習這部教材的經歷,并感慨說,正是這部《光學》,引領他們步入了光學研究的殿堂。

    允公允能的校長

      1986年母國光繼張伯苓、何廉、楊石先、藤維藻之后,就任南開大學第五任校長。在母國光晚年,回憶起他近10年的校長生涯時說:“我能有幸擔任過這個大學的校長感覺非常地光榮,也是一種幸事。”

      南開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學校,它原本是一個很小的私立學校,地處一片洼地。南開大學辦學的過程并不是非常順利,在母國光看來,南開大學能一直發展到今天,代表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變化和成長。

      母國光曾說,這個學校有一種精神,是張伯苓辦學之初就提出的“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因此,在近10年的校長生涯中,母國光一直以這八個字的校訓為準則。

      剛接任校長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母國光認真地分析了隨著時代變化學生需求的不同,提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你不能強迫學生去學習”。

      在母國光當校長后不久,就提出來要給學生在學習專業方面以選擇的自由。根據每個人的興趣,去選擇專業,他說:“學校是給學生辦的,而不是給老師辦的。”

      在南開大學校長任內,母國光曾與全校師生一起推進教學改革。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基礎上制定了《南開大學關于教育管理改革的幾項措施》。其主要內容是在轉系、轉專業、學分制、選課、攻讀雙學位、自修取得學分等方面,給學生較多的自由。目的是通過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余地和發展條件,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措施把教學改革向前推進了一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所大學,有人才就有基礎,有基礎才有未來。”母國光始終把師資問題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那時南開大學已經送出一批批訪問學者,在如何引進人才方面,南開大學作了很多突破性的嘗試,最成功、影響最大的就是聘任陳省身創辦數學所。

      為吸引國外優秀人才,母國光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嚴格地說來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能力范圍。有些事,母國光多年后提起來還十分感慨。然而作為一校之長的母國光,他把為專家們服務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事。

      南開大學吸引了許多著名人才,而作為一校之長的母國光能提供的經費卻少得可憐。甚至到過年時,學校因為沒有錢交水電費,他只能出去躲債。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母國光為南開大學引進了一大批國際一流人才,為南開大學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位德國的大學校長曾稱贊母國光說,他是一位“有能力、有智慧、有遠見的中國大學校長和物理學家”。

    詞句尤爭造化工

      1995年8月,母國光卸任校長一職,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培養我國新一代光學人才。

      2003年,他受中科院學部咨詢委員會的委托,負責“科學教育改革”咨詢課題的相關工作,經過大量的調研與咨詢,完成了“關于改革我國大學理工科本科生基礎科學教育的意見”的咨詢報告。

      在領導科研方面,他緊緊把握國際光學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先后主持建設了超短脈沖激光精密加工光學平臺、生物醫學光學及非線性光譜技術平臺、視光學平臺、微納衍射光學技術平臺以及能夠承擔專門任務的光學工程前沿研究實驗室。這些科研新平臺與光學信息處理、光纖光學等傳統優勢平臺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現代光學科學中心,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承擔“973”、“863”項目、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及專項重大工程項目,極大地推進了微納光學與超快光子技術、干細胞監測、空氣毒氣監測、裸眼三維成像、紙質信息安全術、超快全息術和新型視力矯正等的光學研究工作。

      2003年以來,母國光年事已高,醫生囑咐他多注意休息,不要只顧工作,然而母國光不顧身體條件的限制,堅持不懈地勤奮工作。

      2004年母國光患上了淋巴癌,但他依然堅持工作,每天從上午9點半開始到12點,下午3點半到5點半。后來,由于病痛的原因,母國光無法常到辦公室去,但他仍然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審閱畢業論文,約請同學們到家中進行指導、修改,每篇論文及實驗報告都要在他的指導下修改至少3、4稿。

      幾年前,在深圳召開第三屆國際光電子產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讓母國光感到“特別高興”。最令他欣喜的是,更多的新企業在這里參展:“產品是新的,人是年輕的。”——他欣喜地看到了“我國光電子產業的前途”。

      世界上有一個國際光學委員會,曾把世界各國按照光學能力的大小排了一個隊,美國是8票、英國是6票、法國、意大利和中國都是4票,對此,母國光生前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從國際上來看我們國家是處于中上游的水平,但是國內光學事業現在處于新的起點,這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中國會發展起來的。”

      2012年初,在母國光80歲壽辰前夕,包括19位院士在內的300多位海內外知名學者、政府官員齊聚南開大學,以一個罕見的“豪華陣容”為母國光慶賀80大壽暨從教60周年紀念。

      席間有人問起:“母先生一共培養了多少學生?”母國光笑說:“那怎么數得過來。”

      有人替他數了數,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培養研究生以來,近30年間,母國光培養了58名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其中不乏佼佼者,甚至很多人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光電領域的著名學者,如獲得美國年度科學50杰稱號的榮海生博士。

      在母國光晚年,一些人勸他說:“您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該休息了。”母國光的回答是:“形骸已與流年老,詞句尤爭造化工。”

    與光同行 風范永存

      2012年4月12日下午4點,母國光與世長辭,繼王大珩之后,我國光學領域接連痛失兩位先驅。

      母國光逝世的消息一經傳開,趕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第二天一早,南開大學老圖書館門口就擺滿了花圈,入夜后,南開學子又在新開湖上,為他放送祝福的紙船。

      一位前來吊唁的南開學子說:“雖然與母先生從未有機會交流接觸,但對這位為南開作出很大貢獻的老先生的逝世真的感到沉痛。”

      母國光對弟子們的影響更是讓他們終身難忘。他們說,母先生的科研精神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常常記得母國光的告誡:“不管你現在到哪一步了,都要把基礎打扎實。”

      “母先生經常樂意說的話是‘做好自己的事’,他認為只有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應該做的做好了,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榮海生師從母國光讀了3年碩士,期間學到的不僅是學術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了眼界”,打下了科研的基礎。母國光所代表的一代光學家的奮斗精神,更是令榮海生深感敬佩,終生難忘。

      當了近10年南開大學校長,但母國光“不給親朋好友走后門”,夫人池圓香說,有人求校長夫人“辦事”,池圓香只要一提,就會挨罵。

      一位南開大學的老教師得知母國光去世的消息時,呆立了許久,在這位與母國光接觸不多的同事眼中,母國光是一位書卷氣很濃的校長,正派,有長者之風,從沒有絲毫“官氣”。

      1970年起就和母國光一起工作、現已退休的原南開大學光學研究所副所長方志良說:“我剛到南大時,母先生還是一名講師。這40多年來,我見證著母先生一步步地從講師到校長、院士。他在南開大學成立研究所,一手創建碩士點、博士點,取得科研上及事業上的各項成就。他是一個平易近人做事又很講原則的人,后來任校長、研究所所長期間,周圍人對其十分尊重且敬佩,和他的做人與做事認真,總是力求完美密不可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悼念母國光時說:“母先生的過世是光學界的一個重大損失,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近20年的交往,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特別是他敬業獻身的精神,以及為人師表、正直謙和、甘為人梯、關愛青年的高尚品德,是我學習的榜樣。”

    相關文章

    人工智能使用率上升,應警惕教育被技術“異化”

    近年來,飛速發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重塑生產力的同時,也給高等教育領域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然而,它所具有的“技術雙面性”很可能引發“流利但不真實”“道德偏見”“技術依賴”等問題,這將影響高等教......

    該省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公布,環境/教育/醫療設備升級成重點

    遼寧省制定并發布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旨在響應國家號召,促進經濟全面振興。方案規劃到2027年,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消費刺激和循環利用等行動,實現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設備投資顯......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舉辦黨紀學習教育輔導報告會暨讀書班結班式

    2024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舉辦黨紀學習教育輔導報告會暨讀書班結班式,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作結班講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張賀福圍繞學習《習近平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論......

    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舉辦黨紀學習教育讀書班

    為推動局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按照黨中央關于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統一部署,5月27日至2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舉辦黨紀學習教育讀書班。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作讀書班開班講話。讀書班期間,局領導與參訓學......

    加強科教疾控中心工作再布局

    2024年5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以下簡稱中心)2024年科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心施小明副主任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心直屬各單位科技和教育培訓工作主管領導、部門負責人,中心科技處、教育培訓處全體工作人......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研究生教育?

    5月18日,“人工智能賦能研究生教育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會上,專家們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研究生教育的變革與機遇;人工智能賦能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生教研學與評價方式改革......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何為大學何為?

    自從ChatGPT出現以來,關于人工智能對教育影響的討論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對于每一位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除了關注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去學習,還需要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我們是否知道未來社會到底需要......

    華東師范大學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

    5月14日,華東師范大學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旨在為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和專業化發展,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新格局。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同期成立。 教育部基礎教......

    2024年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

    2024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其中,城市上漲0.3%,農村上漲0.4%;食品價格下降2.7%,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持平,服務價格上漲0.8%。1--—4月平均,全國......

    悉尼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勉:澳中教育合作成效顯著

    中新社悉尼5月11日電題:悉尼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勉:澳中教育合作成效顯著中新社記者顧時宏“今年是悉尼科技大學與上海大學合作創辦的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簡稱悉商)30周年。這30年間,該學院在澳中教育合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