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衛生巾里有熒光劑 無數女性陷入恐慌
大約一年前,網絡上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內地生產的衛生巾都含有熒光增白劑。近一年來,這個讓無數女性恐慌的說法被無限傳播。這種說法從何而來?華商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這樣的聲音多在商業代購境外衛生巾的產品介紹中出現。
在淘寶一家臺灣某品牌衛生巾的產品介紹中這樣表述熒光增白劑對健康的威脅:“免疫力傷害、毒素殘留、癌癥風險”,“可通過接觸肌膚深入毛細血管進行血液循環”;“熒光劑不像一般化學成分那樣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體內蓄積,產生許多有害的作用”;“其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成為致癌因素”;“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提高各種炎癥風險”;“阻礙傷口的愈合,造成血液系統受損”。
2 熒光增白劑有沒有危害?有的專家說有害,有的說無害
熒光劑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對于多個行業運用的熒光增白劑,危害說各有不同。
中國助留劑專家、造紙博士劉軍鈦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造紙使用熒光增白劑的危害》中提到,造紙廣泛使用的熒光增白劑是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衍生物,這類增白劑是否會污染環境,是否有致癌作用,業界還有爭議,但對于文化用紙來說,在使用過程中,增白劑會對環境形成危害。
2013年,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揚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紙質衛生用品中熒光增白劑的危害分析與監管對策》,其中提到,上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就對熒光增白劑的毒性進行研究,發現多種熒光增白劑對小鼠等生物體具有光毒和光敏作用,難以通過正常代謝排出體外,削弱生物體的免疫力及傷口愈合能力,并會增強致癌腫瘤的形成。
2011年,“中國打假第一人”王海狀告“藍月亮”洗衣液及其代言人楊瀾。王海認為,在含有致癌物質的前提下,藍月亮洗衣液不僅沒有標注警示信息,反而還有“安全環保”的標簽,還明確說明“嬰幼兒衣物、內衣同樣適用”,這是虛假宣傳。而藍月亮公司回應,認為藍月亮深層潔凈洗衣液(亮白增艷)使用的熒光增白劑為二苯乙烯聯苯類CBS-X,符合《QB/T2953-2008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中規定的熒光增白劑種類。同時,藍月亮公司表示,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質量監督日用化工產品檢驗站已經出具了該產品的檢測報告。檢測結果證明,產品質量合格、無刺激性。
多年研究熒光增白劑的專家、華東理工大學沈永嘉教授在其編寫的《熒光增白劑》一書中指出:熒光增白劑不會被皮膚吸收。即使熒光增白劑CBS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有少量黏附在皮膚上,也不會和人體皮膚發生反應,而且通過日常的洗滌活動(如洗手、洗澡等)很容易被完全洗掉。
毒理學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吳志剛教授表示,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急性毒性等級與食鹽相當,不會經皮膚吸收,對傷口愈合無不良影響。即使誤食,也不會在體內蓄積,通過正常代謝可很快完全排出體外。
3 衛生巾能否含熒光增白劑?國內兩大標準,均未涉及熒光劑
目前,我國衛生巾行業普遍使用的標準為《GB/T893-2008衛生巾(含衛生護墊)》,該標準代替了GB8939-1999《衛生巾(含衛生護墊)》,由強制性國家標準改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對于衛生巾的衛生要求,則使用的是強制性國家標準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
華商報記者買了十幾個衛生巾樣品,從外包裝顯示來看,大部分執行的衛生標準是GB15979,還有的同時執行GB8939。然而,在這兩個標準中沒有任何關于“熒光增白劑”的描述,無論是含量還是檢測方法,都處于空白狀態。
今年1月,華商報記者先后聯系了國內兩家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咨詢關于衛生巾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的檢測。上海一檢測單位表示,如果要檢測,他們將依據《GB/T27741-2011紙和紙板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的測定》,來對衛生巾中的熒光增白劑做出定量檢測。
北京一家檢測單位表示,他們會依據《GB/T20808-2011紙巾紙》的標準,參照其中的方法檢測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該標準中對于檢測“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是這樣描述的:將試樣置于紫光燈下,在波長254納米和365納米的紫光燈下檢測是否有熒光現象,若試樣在紫光燈下無熒光現象,則判定無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若試樣有熒光現象,則按GB/T27741-2011進行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測定。
今年2月4日,華商報記者咨詢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檢測咨詢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不管是按照紙和紙板的標準,還是參照紙巾紙的標準,都無法準確測出衛生巾里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畢竟不是衛生巾自己的標準,結果可能會有偏差”。
去年曾有消息傳出,今年衛生巾的新國標將出臺,或將禁用熒光增白劑。全國造紙工業標準技術委員會網站上,一些標準項目被作為2014-2015年的標準制修訂工作重點,其中就包含衛生巾(含衛生護墊)的新國標修訂。
今年2月4日,國家標準委員會消費品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從系統查詢,關于衛生巾的新標準只有一個《GB/T30133-2013衛生巾用面層通用技術規范》,該推薦標準從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其中提到了面層中不能檢測出熒光增白劑。而檢測方法和紙巾紙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方法一樣。
但是,當華商報記者再次咨詢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時,檢測咨詢處的工作人員再次表示,衛生巾用面層的技術規范其實是衛生巾生產廠家采購原材料的一個標準,并不針對衛生巾成品。“我們在檢測的過程中,無法將面層和吸收層準確分離,檢測得不準確”。
國家標準委員會消費品處工作人員最終建議,華商報記者可和“全國造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系,咨詢衛生巾的新標準問題。隨后,該委員會秘書處陳姓工作人員表示,衛生巾新國標正在起草階段,對熒光增白劑到底是禁止使用還是限量使用,不太好討論。她表示,新國標可能于2016年出臺。
熒光劑“有害說”讓人膽戰心驚,“無害說”也讓人心生忐忑。那么,國外對衛生巾(棉)的標準中,有沒有提到熒光增白劑呢?在找到的兩份美國和日本的衛生棉標準中,沒有發現對熒光增白劑的限制規定。
4 熒光劑讓女人們焦慮 希望新標準早點出臺
福建一家衛生巾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衛生巾里有熒光增白劑,那是原料采購時就加進去了。“有些無紡布、打孔膜在采購時,里面就添加了熒光劑。”該人士表示,如果沒有熒光劑,衛生巾的色澤度就不好,當然,衛生巾企業也有“不含熒光劑”的原料選擇,可那樣價格會貴很多。“我們也說不清楚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到底有什么危害,但聽起來總是不好的,現在人對健康要求都高了。”這位負責人表示,可能再過幾年,國家相關部門也會注意到這個問題,有可能會將熒光增白劑寫入衛生巾的衛生標準里。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女人生理期的時間平均在35年左右,這樣算下來,她的一生要用大約1萬片衛生巾。
3月17日,華商報多媒體平臺發布了10款“姨媽巾”的熒光劑檢測結果,讓很多女性朋友大跌眼鏡,在朋友圈里怒曬感受。33歲的張女士在她的微信群里搞起了團購:“我前幾年一直用國產的衛生巾,最近兩年來聽說有熒光劑這個事后,直接從國外代購,看來以后還是得走代購路。”
張女士將這篇新聞轉到了朋友圈,“送給圈里的每一個美女,也請圈里的男同學們把相關內容發給自己的親密女友。”張女士說,她得盡快去進口超市給自己囤點貨。“雖然弄不清楚熒光劑到底有害沒,但還是應該對自己好點。”
網絡評論里,很多網友表示擔憂,“熒光劑真的通過接觸肌膚就能進入血液循環?它的毒性會蓄積在器官里致癌嗎?”西安市民劉女士擔憂地說,平時在超市里購買的衛生巾到底安不安全?里面有沒有熒光增白劑?熒光增白劑對女性到底有沒有那么大的危害?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出臺標準,給消費者一個明明白白的選擇。 華商報記者 佘暉
實驗發現
10個樣品都含熒光增白劑價格便宜的含量相對較多
由于缺少對衛生巾產品本身檢測熒光增白劑的方法,2014年12月,華商報社委托西安一所高校的分析測試中心,參照對衛生巾用面層通用技術規范中提到的熒光增白劑檢測方法,對衛生巾成品進行熒光劑實驗檢測。
華商報記者在西安城南的超市、便利店和零售店里,買了10個衛生巾樣品,都是內地生產的常見品牌,在包裝個數一致的情況下,每包價格從3.5元到10.5元不等。實驗室對送來的10個樣品進行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的定量測定。
檢測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原理:熒光增白劑對波長348納米左右的紫外光有最大的吸收,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試樣濾液的吸光度,與VBL熒光增白劑標準溶液吸光度比較,從而定量測定樣品中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含量。
實驗儀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恒溫震蕩水域;濾膜
實驗步驟:1.稱取約1.000克的試樣放進具塞三角燒瓶中,加入50毫升的萃取液,然后加入80℃恒溫震蕩水域中,萃取1小時。置于室溫下避光冷卻,然后用濾膜過濾,保留濾液。每個試樣做兩次平行實驗,同時做空白實驗。
2.配制不同規格的VBL熒光增白劑標準工作溶液,調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為348納米,測定標準工作溶液、試樣濾液和空白溶液中熒光增白劑的吸光度,使用標準工作溶液測定結果繪制標準區間,計算試樣濾液和空白溶液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
經過計算,我們送去的10個樣品均不同程度含有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最低含量為387.81mg/kg,最高含量為698.78mg/kg。從10個樣品的購買價格來看,價格稍貴的樣品含量較少,價格越便宜的,含量相對較多。
(該測試僅對記者購買的10個品牌衛生巾的樣品負責,在此不提及任何品牌名稱)
多知道點
熒光增白劑到底是啥東西?
華商報記者查詢得知,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廣泛用于造紙、紡織、洗滌劑等多個領域。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螢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由于其能顯著提高紙張的白度,所以熒光增白劑在造紙行業中被廣泛應用,在餐巾紙的生產過程中,有些企業也使用熒光增白劑以達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猴痘病毒核酸診斷試劑盒 海檢集團供圖當前,多個國家面臨猴痘疫情擴散的挑戰。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猴痘病毒核酸診斷試劑盒(熒光探針法)在德國CE認證成功,獲對外出口資質。該試劑盒由青島海華生物醫......
七月,希望是一個好的開始。愿所有的美好,都能隨著七月的來臨而到訪。2022年ANTOP獎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由北京金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的“原子熒光技術創新獎”ANTOP獎進入專家評審......
癌癥一直以來就是大眾諱莫如深的話題,若能在前期檢測中及時發現,在后期診療中也可幫助醫生更好地對癥下藥。5月30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研發出了一款熒光傳感器,目前該論文已經發表在《NatureNa......
高錳酸鉀(KMnO4)、次氯酸鈉(NaClO)等典型氧化劑是代表性非制式爆炸物原料,而過量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開展氧化劑的高靈敏、高選擇性、現場快速檢測和分析對維護國家公共安全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出一種用于激發任何熒光傳感器的新型光子技術,其能夠顯著改善熒光信號。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可在組織中植入深達5.5厘米的傳感器,并且仍然獲得強烈的信號。科學家使用許多不同類型......
華南師范大學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教授詹求強課題組在非線性熒光損耗機理及超分辨熒光顯微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5月23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該研究......
5月23日,之江生物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板。截至發稿,報49.38元/股,換手率21.19%,成交額12.32億元。5月20日,之江生物也曾一度沖擊“20cm”漲停板。截至當天收盤,該公司股價大漲16.3......
對人類活動的記錄促使了抖音等視頻的流行,對科學的觀察和記錄也有同樣的追求,正在從靜態的“快照”觀察轉向對活體動態過程的描述。目前研究活性物質生物活性的最有效手段正是活細胞成像,它徹底革新了生物學家研究......
在線藥店的爆炸式增長和供應鏈問題,使造假者更容易從假藥或摻假藥物中獲利。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中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研究人員用熒光絲蛋白創造了可食用標簽,可直接放置在藥丸或藥液中。標簽中的代碼......
近年來,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s)優異的光、電特性,比如,直接帶隙、強激子效應、強非線性效應和自旋-能谷鎖定等引起了人們廣泛研究興趣。這些特性使得TMDs材料在光電子器件和谷電子器件中具有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