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金屬玻璃用途廣泛,但用其制造零件時成本高昂,而且容易留下瑕疵。現在,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名為快速火花成型的新技術,該技術能低成本、快速地制造出無瑕疵、形狀各異的金屬玻璃零件。
該項目的領導人、加州理工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教授威廉姆·杰森在1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表示,新方法將徹底改變冶金領域的面貌。
1960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首先發現了金屬玻璃,金屬玻璃既有金屬和玻璃的優點,又克服了它們各自的弊病,其強度是工業用鋼鐵的3倍、柔韌性是鋼鐵的10倍,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金屬玻璃在用來制造有用的零件時,必須被加熱到500攝氏度左右,達到軟化并變成濃稠的液體才能鑄造成型。但在濃稠的液態下,金屬玻璃的原子很快會自發地“各就各位”形成晶體,避免其快速結晶是制造金屬玻璃零件時面臨的主要挑戰。
以前,人們主要通過將金屬玻璃加熱到結晶相的熔點之上(一般都超過1000攝氏度)來制造金屬玻璃零件。人們將熔融的金屬玻璃投入一個鐵模具中,讓其在結晶之前冷卻。但有個問題:鐵模具一般只能承受6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因此,需要經常替換,這就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在1000攝氏度高溫下,液態金屬玻璃的流動性很強,很容易潑濺,讓最終獲得的零件“傷痕累累”。
杰森團隊另辟蹊徑,以極快的速度來加熱和處理金屬玻璃。他們只將固態金屬玻璃加熱到500攝氏度左右,使其達到流動性足以讓其注入一個模具中并冷卻下來的液體狀態,一切都發生在金屬玻璃結晶之前。
杰森團隊使用電阻加熱技術來均勻且快速地加熱這種材料。他們在約1微秒內,朝一根小金屬玻璃棒發射一束短暫而密集的電流脈沖,給其傳送1000焦耳的能量來將其加熱。該電流脈沖均勻地加熱了整個金屬玻璃,速度是以前的1000多倍。杰森表示,半微秒內,金屬玻璃就達到了合適的溫度,然后,熔融狀態下的金屬玻璃被注入模具中并冷卻,耗時僅幾微秒。
杰森團隊使用這一新技術,成功地在550攝氏度、不到40微秒內將一個金屬玻璃棍加熱制成了一個環形物體,新環形物沒有瑕疵,也沒有被氧化。
科學家能利用新技術對熔融狀態下的金屬玻璃展開研究,例如,通過在其結晶前加熱,科學家耗時幾微秒就可查看結晶過程。新技術現已被申請了專利,并正在進入商業化生產。
一項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的最佳證據,表明科學家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最具創新性和創造力。該研究10月7日發表于《人力資源雜志》。“我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物醫學科學家的工作就不那么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了。......
2022年10月10日,愛思唯爾發布“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的第四版,超過8300名中國科學家入榜。“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依照學者科研產出、GoogleScholarMetrics期刊評分、H指數、成果......
10月8日至10月30日期間,中國科技館舉辦“喜迎二十大,科學家精神公益展映活動”。本次活動將面向公眾公益展映《星河一葉》《詩與真》《谷魂》《我是醫生》《袁隆平》《錢學森》6部國產科學家電影,這些影片......
家蠶是重要的經濟昆蟲和新興模式生物,10月9日,西南大學發布最新科研成果: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完成家蠶大規模種質資源基因組解析,在全球首次繪就家蠶超級泛基因組圖譜,并率先創建“數字家蠶”......
中新社武漢10月9日電(馬芙蓉陳國雄)記者9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加拿大地調局等機構科研人員,利用深時地學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重建了高精度的地球大氣氧化歷史,據......
2022年10月8日獲悉,2022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英文:WLAPrize)于9月29日正式在中國上海揭曉。美國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家邁克爾·I·喬丹(MichaelI.Jordan)因其“對......
9月24日,第五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開幕,河南工業大學隆重舉行儀式,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擔任糧食科學與加工技術方向“首席科學家”。校方指出,這是繼全職引進羅德平院士、聘任三位中國工程院......
今天,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陸生植物生長中的一項重大理論突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劉坤祥教授領銜的團隊,經過近5年不斷攻關,發現了植物吸收......
·哈薩比斯和喬普是AlphaFold背后的領導者,該AI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這是生物學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海曼和布蘭格溫的發現是對細胞組織理解的根本性進步,并且可能會導致未來的臨......
9月22日,科學領域最賺錢的獎項——科學突破獎,正式開獎!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科學家。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獎金——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