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12-29 10:12 原文鏈接: 美國宇航局太空網揭曉2008年十大航天新聞

    中國實現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對太空飛行來說,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見證了很多重大的歷史性時刻:世界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望遠鏡、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太空艙、印度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和正好是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08年十大航天新聞。


    1.美國宇航局成立50周年


    美國宇航局50年LOGO

    10月1日是美國宇航局成立50周年,這一天標志著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在1958年美國宇航局成立之前,很多人還對太空探索持懷疑態度。雖然一些人對現在科學家仍未研制出飛車而有些沮喪,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從美國人用羨慕的眼光觀看飛行在空中的蘇聯制造的人造衛星以來,美國宇航局已經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美國在月球競賽中取勝,成為派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的國家,并成立了一支可重復利用的航天飛機機群,而且還與其他國家合作,建設漂浮在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用于科學研究。當然,成功的道路上也曾上演可怕的悲劇:阿波羅1號的不幸、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上遇難的宇航員都證明,如果不付出代價,就不會取得這些成功。然而,即便有這些令人悲傷和感到挫敗的事實擺在面前,即使有公眾對美國宇航局感到厭倦,但是美國人是不會放棄他們的太空夢想的。因為誰都無法預知未來50年將會發生什么事情。

    科學網相關報道:NASA成立50周年 面臨谷歌等眾多挑戰


    2.鳳凰號在火星北極安全著陸


    火星上的鳳凰號

    5月25日,美國宇航局的“鳳凰”號火星登陸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這是自2004年以來,遙控設備第一次成功在這顆紅色行星表面降落。這艘靜止飛船花了5個多月時間研究火星北極平原的環境,尋找這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而且還確定了火星地下有水冰存在。“鳳凰”號的登陸地點比以往的任何登陸器的降落地點都更靠近火星北部,而且它還從這顆我們附近的行星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珍貴圖片和試驗結果。然而,由于火星北極從夏季向秋季轉變,日照量逐漸減少,而且大氣層里的塵埃阻礙了陽光照射到這顆行星表面,最終導致這顆登陸器在11月2日用盡所有能量,終止任務。

    科學網相關報道:美“鳳凰”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


    3.中國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


    中國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

    今年9月,中國宇航員進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國通過第三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神舟七號,把3名宇航員送入太空。翟志剛穿著中國人自己制造的新太空服,第一個從神舟七號里走出來,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在艙外活動20分鐘,這段時間里,他從艙外取回一個潤滑劑試驗樣本,并在攝像機前揮舞中國國旗。對中國來說,這項活動標志著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是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獨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科學網相關報道:神七航天員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出艙活動


    4.印度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


    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11月,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開始為期2年的探測任務,這也標志著它已經成為該國第一艘飛出地球軌道的飛船。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所攜帶的一枚鐫有印度國旗圖案的月球撞擊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極,它在下降過程中拍攝了很多照片。印度取得的這項成就,證實了該國的太空探索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也為該國計劃在未來開始進行載人太空項目和送月球車到月球表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網相關報道: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發回首批地球照片


    5.民營公司研制的獵鷹1號火箭試驗成功


    “獵鷹1”號火箭于今年9月發射升空

    9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將“獵鷹1”號火箭發射升空,標志著該公司為把第一枚私人火箭射入太空而進行的長達6年的努力取得成功。3次發射嘗試接連失敗后,“獵鷹1”號成功飛入太空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這種液體燃料助推器從太平洋夸賈林島發射升空,證明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設計非常合理,同時也證明了該公司正在逐步實現其提供低價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目標。該公司研發和試驗這個助推器花費了大約1億美元,但是未來進行太空飛行的這種火箭可能僅需800萬美元或者更少。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現在正計劃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更大的獵鷹9號火箭。該公司是在23日取得美國宇航局的空間站貨運合同的兩家公司之一。


    6.國際空間站十歲了


    國際空間站

    過去10年間,國際空間站一直安靜地漂浮在我們的頭頂上方,隨著時間推移,它的規模在一點點變大,承擔的國家間的科技合作也越來越多。11月20日是耗資10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的10歲生日,從第一個太空艙——俄羅斯制造的“曙光”號太空艙被發射升空至今,它已經經歷了10年的風風雨雨。經過過去多年的發展,空間站已經從一個只相當于一個房間的小公寓住宅,變成一個3居室住宅,在過去10年間,它接待了來自15個國家的大約165名來客,而且已經圍繞地球旋轉57309周。6月,空間站增加了一個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新太空艙——旅游車大小的日本“希望”號實驗艙。到目前為止,這個宏偉的空間站并未完工,在2010年以前,美國宇航局還將實施8次航天飛機任務,陸續把剩余部件運輸到該站。

    科學網相關報道:特寫:國際空間站10歲了


    7.歐洲的首艘貨船飛入太空


    “儒勒·凡爾納”貨運飛船

    2008年3月,歐洲成功發射了“儒勒·凡爾納”貨運飛船(Jules Verne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這艘貨運飛船的設計目的是給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運送食品和補給品。該船成功發射并與空間站對接后,按照設計安排,在重返地球的過程中,在大氣層里燒毀。雙層公共汽車大小的飛船將被至少4艘姊妹貨運飛船所取代。

    科學網相關報道:歐洲首艘自動貨運飛船發射升空


    8. 世界最強大望遠鏡發射升空


    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

    由于有了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不久后人們可能會對超大質量黑洞、暗物質和被稱作伽馬射線爆的神秘爆炸等一些宇宙中最令人費解的現象有更多了解。這臺望遠鏡是在2008年6月發射升空的。這臺世界上最強大的望遠鏡是通過高能伽馬射線觀察宇宙,最初這個天文臺被稱作“伽馬射線廣域空間望遠鏡”(Gamma-ray Large Area Space Telescope),但是當這臺望遠鏡建成后開始正常運行時,人們又根據意大利科學家恩里科·費米的名字給它重新命名。

    科學網相關報道:美將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送入太空


    9.2008年是自2002年以來航天飛機任務最多的一年


    今年11月奮進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

    2008年,美國宇航局執行了4次航天飛機發射任務,而且每項任務都成功了。這一年是自2002年以來發射航天飛機最多的一年,由于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這一年也顯得異常矚目。2008年的每一次飛行任務,都給國際空間站運去了至關重要的部件,其中包括日本、歐洲和加拿大研制的設備。這一年本來還打算進行最后一次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維修任務,但是由于該望遠鏡出現故障,這項任務被迫推遲到2009年以后進行。美國宇航局最近打算在2010年所有航天飛機退役以前,將發射至少9次航天飛機任務。預計2009年將實施6次太空飛行任務。

    科學網相關報道:“奮進號”航天員進行最后一次太空行走


    10.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進入太空


    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進入太空

    理查德·加利奧特(Richard Garriott)是美國宇航局前宇航員歐文·加利奧特(Owen Garriott)的兒子。今年10月,理查德搭乘“聯盟”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成為首位進行太空飛行的美國宇航員后代。理查德通過美國私營公司——太空冒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向俄羅斯太空總署支付了3000萬美元的費用,為自己預定了前往國際空間站的10日之旅。理查德在空間站上進行了科學實驗、教育活動,還攜帶了一個格式化閃存卡,里面記錄了人類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包括他的一個游戲的拷貝和一部分人的DNA的數碼版。理查德飛往國際空間站的時候,該站恰巧是由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沃爾科夫(Sergei Volkov)負責指揮,沃爾科夫也是第二代太空飛行人員,是著名宇航員亞歷山大·沃爾科夫的兒子。他們二人在軌道相遇,并與10月底一起返回地球。

    相關文章

    2024年第二期中國科技會堂論壇聚焦商業航天

    2月24日,由中國科協舉辦的2024年第二期中國科技會堂論壇在京舉行。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本期論壇以“商業航天:太空領域新賽道”為主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間主動光電技術重點實......

    重大材料突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高抗疲勞3D打印鈦合金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介紹,該所科研人員近期制備出具有高抗疲勞性能的3D打印鈦合金材料,未來有望在航空航天領域發揮作用。該成果于北京時間2月2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由科普世界提供據了解,理想......

    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2月3日,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北京亦莊”)召開,以“亦起出征,星途大海”為主題,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

    打造新一代空天飛行器研發重器

    今年12月,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12周年之際,站在新落成的長達167米、能復現每秒10公里超高速飛行速度的超級風洞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向《中國科學報》表示:“錢學森在論述科學......

    致敬|錢學森誕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褚威:情系航天,讓夢想在東風著陸場騰飛啟航

    褚威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程師,大學畢業后就從事航天搜救工作。入職以來他先后擔任過多個崗位,崗位在變,但他把工作當事業追求,當學問研究的態度一直沒變;職責在變,但他對黨忠誠、心懷感恩的執念一直沒有變。作......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確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乘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

    航天“妙算”為產品“研用”插上“數智化翅膀”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齊心奮進新時代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里的思政課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