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問題的確可以通過半途相遇來解決。過去4年,行星科學家一直在思考把美國宇航局(NASA)的下一個火星漫游者送往何處。這是計劃在2020年發射的一個價值25億美元的設備,旨在搜索巖石樣本并最終將其返回地球。近日,火星科學家討論了著陸點的3個候選點。其中兩個候選點是耶澤洛隕石坑和東北流沙,那里有河流三角洲化石和礦物泉的證據,兩處環境都可能蘊含古生命。科學家希望能夠探測這兩個地點,但它們之間相距37公里,超過了除“機遇”號之外任何其他火星漫游器的行走距離。
現在,火星2020團隊提出了一個叫作“半途”的折中點。史密森尼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行星科學家John Grant說,該團隊想知道漫游者是否可以通過在中間點著陸研究在耶澤洛隕石坑和東北流沙發現的地形。
到目前為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火星2020漫游者借鑒了“好奇”號著陸器的很多設計,該著陸器探測另一個火星地點已達6年。但新探測器包含一些改進,比如安裝在機腹的相機將有助于使其在降落到火星表面時避開著陸風險。這種可能性讓科學家考慮距離耶澤洛隕石坑著陸點僅有25公里的“半途”著陸點,而且從那里到耶澤洛隕石坑足夠近。同時,帕薩迪納市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家、火星2020團隊成員Bethany Ehlmann說,“半途”的巖石類似于東北流沙著陸點。
“半途”和東北流沙著陸點均來自于一個時代,約在40億年前,當時的火星更加溫暖、濕潤。軌道調查顯示,這些地點含有在存在水和鐵(微生物的潛在食物來源)的地下形成的巖石。這些暴露在臺地兩側的巖石包含著一層碳酸鹽沉積物,許多科學家認為那是由地下礦泉形成的。Ehlmann說,這些礦泉隱蔽在嚴酷的火星表面環境之外,很可能非常適宜生命存在。“我們應該去發生事情的地方。”
附近的耶澤洛隕石坑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河流三角洲。在約40億年前,水涌入隕石坑,形成了這個三角洲。“它就在那里。”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行星地質學家Ray Arvidson說,“它是那么美。”地質學家知道三角洲集中保存著生命的殘骸;他們在地球上由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補給的近海油層(保存著有機質)中就能看到這些。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行星科學家Briony Horgan在研討會上報告的新研究表明,耶澤洛隕石坑有一個像浴缸一樣的碳酸鹽環,這是它曾含有湖泊的強烈跡象。在地球上,這樣的地層經常是疊層石的誕生地,這是由古微生物形成的像菜花一樣的礦物質。
帕薩迪納市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行星科學家Matt Golombek說,現在,火星2020團隊支持在耶澤洛隕石坑位點著陸,然后爬坡到“半途”位點。過去一年中,該團隊曾尋找兩個位點之間的潛在路線。“我們尚未發現任何決定成敗的條件。”該任務項目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家Ken Farley說。該漫游者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讓它能夠比“好奇”號覆蓋更廣闊的地面,后者經常會停下來計劃路線。即便如此,Farley說,從耶澤洛隕石坑到“半途”的道路也需要花費近兩年時間。這意味著該漫游者在最初兩年任務期間將僅能探索一個位點,它將會鉆探并儲存20個巖心,然后由未來的樣本返回任務接走。對第二個地點的探索將需要在漫游者保修期結束后在其任務延長期進行。“所以著陸地點距離‘金礦’越遠,你到達不了那里的風險就越高。”Arvidson說。
未納入這些計劃的是最后一個領先的候選著陸點:哥倫比亞山。“我覺得應該爬一座山。”該位點主要倡議者、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Steven Ruff說,“關于它們是否能在‘半途’和耶澤洛隕石坑之間駕駛我還有很多問題。”哥倫比亞山位于巨大的古謝夫隕石坑,“勇氣號”漫游者在2004年到2010年曾探索過那里。“勇氣號”拖著一個壞前輪向后行駛時挖了一條淺溝,露出了乳白色的二氧化硅。在地球上這種礦物是含有生命的溫泉存在的確切標志。Ruff甚至提出火星上的二氧化硅礦床是疊層石。
據《自然》雜志9日報道,包括法國天體物理與計劃學研究所、里昂大學地質實驗室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新證據,證明火星上擁有適于生命出現的環境條件。與地球不同,火星表面不會因板塊構造而不斷更新。這使得......
《自然》7月12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在耶澤羅隕擊坑探測到的多種有機分子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一個比之前認為的更復雜的化學循環。解釋火星上有機物質起源的假說包......
《自然》雜志12日發表了一篇天體物理學論文,報道了“毅力號”火星車在耶澤羅隕擊坑探測到多種有機分子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一個比之前認為的更復雜的地球化學循環。SHERLOC在耶澤羅隕擊......
6月14日,一個由多國行星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從“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探測到的數據中發現,火星內部質量存在異常,或許其有一個全液態的核心。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確定太陽系中行星的內部特征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86.shtmNASA6月14日,一個由多國行星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從“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探測到......
美國宇航局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收集的數據顯示,超光X射線源(ULXs)可以超過愛丁頓極限-傳統上被視為一個物體的最大可能亮度。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強大的磁場重新塑造了被吸收的原子,使得像M......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首次掌握了天王星上有極地氣旋的有力證據。通過檢查從這個冰雪巨人身上發出的無線電波,他們在這個星球的北極檢測到了這種現象。這些發現證實了關于我們太陽系中所有具有大量大氣層的行星的一個......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航天器再次經過我們太陽系的氣態巨行星,為充滿了火山的木衛一(Io)拍攝了更多標志性的、令人驚嘆的照片。美國宇航局在Twitter上分享了這些新圖片,展示了美麗的半影中的火山月。這并不......
美國宇航局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的心臟最近被交付給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鮑爾宇航公司,以整合到WFI(寬場儀器)中。它被稱為FPS(焦平面系統),作為羅曼相機的核心。當任務在2027年5月發射時,天......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存在液態水嗎?答案是肯定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近日發表了一項火星存在液態水的研究成果。基于“祝融號”火星車觀測數據,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祝融號”著陸區的沙丘表面存在結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