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行星主星發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預測,但并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發現它。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
恒星耀斑是由恒星發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閃光。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破壞衛星和干擾無線電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強烈的恒星耀斑也有能力消耗和破壞大氣氣體,如臭氧。如果沒有臭氧,有害程度的紫外線輻射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減少其表面存在生命的機會。
通過將三維大氣化學和氣候模型與從遙遠恒星觀測到的耀斑數據相結合,西北大學領導的團隊發現,恒星耀斑可能在行星大氣和可居住性的長期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們比較了常經歷耀斑的行星和沒有經歷耀斑的行星的大氣化學。其長期的大氣化學差異顯著。”該研究第一作者、西北大學的Howard Chen說,“持續的耀斑實際上會使行星的大氣成分達到新的化學平衡。”
“我們發現恒星耀斑可能并不排除生命的存在。”該研究共同作者、西北大學溫伯格藝術與科學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助理教授Daniel Horton補充說。“在某些情況下,耀斑不會侵蝕掉全部大氣臭氧。行星表面的生命可能還有存在的機會。”
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陽,都會爆發耀斑,或者隨機釋放儲存的能量。對地球人來說幸運的是,太陽耀斑通常對地球的影響很小。
“我們的太陽更像是一個溫和的巨人。”該研究合作者、科羅拉多大學的天文學家Allison Youngblood說,“它比較老,不像年輕的小恒星那么活躍。地球也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它使太陽的破壞性風偏轉。”
不幸的是,大多數潛在的宜居系外行星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對于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來說,它們必須離恒星足夠近,這樣它們的水就不會結冰——但又不能太近,讓水會蒸發。
“我們研究了在M和K矮星——宇宙中最常見的恒星——的宜居帶內運行的行星。”Horton說,“這些恒星周圍的宜居帶更窄,因為這些恒星比我們的太陽等恒星更小,也更弱。另一方面,M和K矮星被認為比我們的太陽有更頻繁的耀斑活動,它們潮汐鎖定的行星不太可能有磁場幫助改變恒星風。”
Chen和Horton之前對M矮星系統的長期氣候平均值進行了研究。然而,耀斑發生的時間跨度為一小時或幾天。雖然這些短暫的時間尺度很難模擬,但合并耀斑的影響對于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系外行星大氣圖像很重要。研究人員通過將美國宇航局2018年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衛星調查中的耀斑數據納入他們的模型模擬中實現了這一點。
如果這些M和K矮系外行星上存在生命,之前的研究假設恒星耀斑可能會使生命更容易被發現。例如,恒星耀斑可以增加指示生命的氣體(如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硝酸)的豐度,從難以察覺的水平增加到可探測的水平。
“太空天氣事件通常被視為不利于宜居性。”Chen說,“但我們的定量研究表明,一些空間天氣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探測可能預示生物過程的重要氣體信號。”
中新網天津2月23日電(龐喻文)23日,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辦,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21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會”在......
數十億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樣子?哪些特征有助于生命的形成?在《科學》雜志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揭示了尋找答案的關鍵信息。該研究對發現生命起源、尋找其他行星上......
科技日報北京1月17日電(記者張蓋倫)記者從北京師范大學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神光Ⅱ”裝置,首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并通過標度變換用于解釋太陽耀斑爆......
近日,天文學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發表了云南天文臺“太陽活動和CME理論研究團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由李燕及組內其他合作者共同完成。他們詳細研......
10月28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第二屆生命科學創業大賽-北京站半決賽在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園區成功舉辦。本次大賽歷時近2個月,最終有50多家企業脫穎而出入圍半決賽。半決賽將分別在北京、上海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77.shtm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據25日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發布2022年11月-12月政府采購意向,預計花費8538萬元采購包括原位電子順磁共振譜儀、數字PCR儀、高分辨率自動化活細胞成像系統等23項儀器。詳細信息如下: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
9月23日,“2023年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揭曉。有著科學界“第一巨獎”“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主要獎勵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數學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代謝組學與生命健康:機遇和挑戰”研討會將于2022年8月26日-28日在大連化物所召開。會議主席會議主題代謝組學是聚焦于分子量小于1500的內源性代謝物研究的科學......
無垠太空,恒星之多如恒河沙數,太陽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顆。因為其與地球的距離適中,為人類提供了充足但不泛濫的能源,讓人類得以生存,仰望星空,并深入研究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的演化歷史。盡管太陽對人類如此重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