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潤霖在介紹項目情況時表示:“它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瓣膜性心臟病經導管治療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對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中國意義非凡。”
世界首例經導管的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于2002年在法國誕生,相比于傳統治療方法,它具有不開胸、痛苦小、效果好等多重技術優勢。
11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展可注射支架(膠原生物)材料結合干細胞移植治療......
近日,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腹部脂肪過多有心臟病史的人再次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增加。先前的研究表明,腹部肥胖是首次心臟病發作的重要風險因素。但是直到現在,它與日后的心臟病發作或......
COVID-19引發了廣泛的質疑和擔憂,人們擔心那些患有心臟病和中風的幸存者的風險會增加。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HeartAssociation)是世界領先的非營利性組織,專注于所有人的心臟和......
達農病(Danondisease)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威脅生命的疾病,其病因是由于細胞中負責清除與回收蛋白質的系統失去功能,這將進一步導致心臟,骨骼肌,神經系統,眼睛和肝臟功能障礙。大多數患者壽命僅僅三十......
這可能是你在小學學到的一門科學課:你只能從別人那里感染某些疾病,比如流感。但一篇新論文認為,許多被視為非傳染性疾病的疾病,像大多數癌癥和心臟病一樣,有時可能具有傳染性--這要感謝那些生活在我們體內和身......
根據《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上發表的一項,由范德比爾特大學主導的研究,多基因風險評分(一種醫生曾希望能夠預測患者冠心病(CHD)發生風險的基因評......
根據最近發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上的研究表明,減少肉制品(動物來源食品)的攝入并選擇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腸道微生物組紊......
包括心臟病、癌癥和肺部疾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是引發人群死亡的常見原因,其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數的70%,這些疾病被認為是非傳染性的,因為其是由于多種因素組合所引發的,包括遺傳、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等,近日,......
通常,人們認為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是一種不能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的的疾病,它主要由遺傳、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共同造成,如心臟病,癌癥等,占全世界死亡人......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世界各地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同時也出現了從傳染病(由傳染性微生物引起)向肥胖癥、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顯著轉變。非傳染性疾病被定義為不能從一個人直接傳染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