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嗎,用耳朵也能研究蛋白質!一國際研究小組20日在線上雜志《Heliyon》發表文章稱,他們研發出一種聲處理技術,可將蛋白質數據轉換成有旋律的樂曲,科學家經過一定訓練后即可從中聽出不同的蛋白質結構,從而發現異常突變。研究人員稱,這一獨特的研究手段為枯燥的蛋白質研究添加了一點兒趣味。
一雙慧眼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數科學研究需要用眼睛去觀察各種圖像、模型、圖表,進而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在蛋白質研究領域同樣如此。長時間下來,這樣的研究會顯得枯燥、乏味。如果在眼睛觀察的同時,耳朵也能聽聽,這是不是會讓研究更容易、更有樂趣一些?
此次,芬蘭、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一種稱為超聲處理的技術,將蛋白質數據轉換成了有旋律的音樂。他們想知道:這些蛋白質數據聽起來像什么?通過聲音分析蛋白質有啥好處?人們是否能從中聽出特定因素或異常數據?
經過大量研究后,他們得出結論:聽比看要容易,大部分人可以識別旋律之間的聯系,其效果比預想的要好。而且,聽音樂要比看那些復雜的模型、圖表愉快得多,科學家們會更有興致進行重復研究,對蛋白質進行反復分析。
研究發現,科學家在經過一些練習后,就可以從蛋白質分子的“旋律”中區分出不同的蛋白質結構,發現異常突變。
這一結合了生物信息學與聲樂信息學的新技術,為生物學中復雜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手段。研究人員稱,對蛋白質的研究僅是個開始,其他的分子研究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或許未來有一天,科學家可以傾聽基因組,將諸多垃圾DNA的作用找出來。
總編輯圈點
人類聽覺很“大度”,從20赫茲到20000赫茲都是能聽到的頻率范圍;人類聽覺也很“敏感”,假如有人打節拍時慢了千分之一秒,耳朵會比眼睛更容易發現真相。如此看來,聽覺的確是人類擁有的功能強大的“天線”。可惜在科學研究方面,視覺早就扮演重要角色,聽覺卻剛剛得到重視。把蛋白質數據轉化成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它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好消息:如果眼睛看累了,那就讓耳朵上場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之際,PCR技術在快速篩查中已大顯神威,但進入臨床后如何更早地區分輕癥和重癥患者,從而更準確地治療和用藥?5月27日中國研究人員在《Cell》發表......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以“脫水縮合”的方式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蛋白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氮元素,常見的蛋白質檢測方法很多。蛋白質含量測定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對蛋白質含量......
1.凱氏定氮法準備4個50mL凱氏燒瓶并標號,想1、2號燒瓶中加入定量的蛋白質樣品,另外兩個燒瓶作為對照,在每個燒瓶中加入硫酸鉀-硫酸銅混合物,再加入濃硫酸,將4個燒瓶放到消化架上進行消化,之后進行蒸......
新冠肺炎已迅速在全球蔓延,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威脅并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針對新冠主要是一些支持性和對癥治療,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抑制SARS-CoV-2感染或復制的療法。盡管SARS-CoV-2......
2020年由SARS-CoV-2引起的非典型肺炎(COVID-19)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威脅。在短短四個月內,在全球范圍內已報告的確診病例共379萬例,死亡人數累計超27萬人,并且目前仍在持續發展中......
法媒稱,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今后有一個光榮的任務要完成:構建新冠病毒蛋白質的3D模型,這可能是戰勝新冠肺炎的關鍵。據法國《快報》周刊網站4月25日報道,最初只有3萬臺計算機,現在通過Folding@Ho......
實驗概要運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的含量。實驗原理考馬斯亮藍G-250測定蛋白質含量屬于染料結合法的一種。考馬斯亮藍G-250在游離態下呈紅色,當它與蛋白質的疏水區結合后變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
食品中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可參考GB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國家標準。標準規定了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標準第一法和第二法適用于各種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第三法適用于蛋白......
2月29日,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CellularProteomics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
隨著各國對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的提高,確診人數有井噴態勢。今晚,全球累計確診罹患新冠病毒肺炎人數已突破50萬。全球科學界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藥物研發和疫苗研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目前全球有42種候選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