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說,地球正走向“氣候災難”。2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2022年排放差距報告》。報告稱,最新數據表明,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4至2.6℃。
報告顯示,自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以來,更新的各國承諾對2030年的預測排放量影響微乎其微,與《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理想情況下接近1.5℃的目標相距甚遠。
報告稱,各國政府目前遏制全球氣溫上升的承諾“嚴重不足”,不足以將升溫限制在1.5℃。報告對自COP26以來更新的國家自主貢獻進行審查發現,到2030年只會減少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不到2030年預計總排放量的1%。
報告指出,根據現行政策,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2.8℃。無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可能會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6℃。科學家警告稱,這一水平將對人類和自然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根據有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本世紀可能會出現2.4℃的氣溫上升。
報告稱,為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設定的2℃和1.5℃目標,全球排放量需要分別減少30%和45%。目前,各個國家提出的計劃只會減少5%到10%的全球排放量。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如果沒有行動的支持,“碳中和”目標是無用的。“如果沒有計劃、政策和行動的支持,對凈零的承諾將一文不值。”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國首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達成的共識,將共同資助中外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并特別關注與非洲和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一、項目說明(一)資助領域及申請代碼1.&......
“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初步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的態勢。”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我國南方地......
當巴西亞馬孫雨林的一棵樹木被砍倒,萬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積雪可能就會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張精致的生命之網,每個部分都互相影響著并將之反映到整體層面,共同創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響樂”。世界因相......
6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22年度《中國氣候公報》。該報告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國基本氣候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