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19 17:14 原文鏈接: 聯合研究:影像病理組學預測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新進展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振宇與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合作,開展的多中心“影像病理組學預測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工作獲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外科腫瘤學年刊》。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據了解,新輔助治療后行全腸系膜切除術是目前針對局部晚期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能夠達到減少腫瘤轉移、降低腫瘤局部復發風險等效果。然后以腫瘤退縮等級為代表的術后病理檢查指標顯示,患者群體中新輔助治療的病理學響應存在差異,即療效差異。約15%~27%患者經證實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有希望避免手術轉而采取等待觀察的治療策略,針對部分治療收益較低甚至無效的患者需要權衡藥物毒副作用,調整治療策略,避免貽誤最佳的手術時機。目前臨床尚無法分級預測差異化的病理學響應患者,因此在治療前分級預測患者的病理學響應對于優化治療方案實現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具有重大意義。

      在“影像病理組學預測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工作中,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結合了腫瘤的宏觀影像學信息和微觀病理學信息,從不同觀測尺度完善了對腫瘤異質性的描述,能夠在新輔助治療前進行療效的分級預測,從而輔助醫生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高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新輔助治療收益。

      據了解,在此項研究中,中山六院、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和北京腫瘤醫院共收集981例接受標準新輔助治療的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數據,包含治療前多參數磁共振影像、活檢病理染色全景掃描圖像和臨床信息,采用影像病理組學分析。研究團隊分別從多參數磁共振影像中提取1000余個表征腫瘤宏觀結構信息的量化影像組學特征,和染色全景掃描圖像中提取700余維表征腫瘤微觀的病理信息的量化病理組學特征。通過經典統計學方法與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極端梯度提升算法結合,構建四級腫瘤退縮等級預測,用于區分四類不同病理學響應的患者。通過在單中心數據上進行模型構建,并采用多個中心的回顧性數據驗證模型。

      根據模型性能評估的結果,研究中基于影像病理組學模型產生的預測指標表現穩定,四個中心的準確率為79.66%~87.66%。受試工作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8、0.93和0.84。該結果顯著高于基于單一尺度信息的模型,多中心回顧性數據驗證結果顯示預測準確率相比較單純采用影像提升15%~40%,實現基于多尺度圖像的高精度治療前療效分級預測。

    相關文章

    飲食不健康或是年輕人患結直腸癌主要風險因素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飲食的代謝產物是誘發早發性結直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特別是與紅肉和加工肉類相關的代謝產物。發表在最新一期《npj精......

    全球最大規模結直腸癌多組學研究成果發布

    結直腸癌被稱為“沉默殺手”,全球每年結直腸癌新增病例約190萬例,發病率居所有癌癥第三位。更可怕的是,約2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其死亡率更是高居各類癌癥第二位。面對這一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

    全球最大規模結直腸癌多組學研究成果發布

    腸癌多組學研究成果發布 結直腸癌被稱為“沉默殺手”,全球每年結直腸癌新增病例約190萬例,發病率居所有癌癥第三位。更可怕的是,約2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其死亡率更是高居各類癌癥第二位......

    局部晚期直腸癌治療新方案:超50%患者腫瘤完全緩解

    腸癌作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不斷攀升。在上海,腸癌的發病率已經高居腫瘤發病排行榜前列。目前,隨著診治技術的發展和早期發現率的提升,腸癌的療效取得顯著提升。然而,在臨床上,仍然有部分......

    國際著名期刊《ACSNano》發表結直腸癌KRAS突變檢測研究成果

    檢驗醫學院謝國明教授與附屬第一醫院分子檢測中心王力博士合作,在ACSNano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目為“ModifiedUnit-MediatedStrandDisplacementReactionsfor......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

    我國科研人員取得直腸癌研究新突破

    10月18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研究團隊,揭示直腸癌在新輔助化療下腫瘤微環境的動態變化圖譜和耐藥性影響,并為臨床制定有效治療方案提供新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報道醫學》上......

    重磅!六項醫工交叉團體標準獲批發布實施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牽頭撰寫的《胃部腫瘤智能輔助診斷軟件測試和性能評價規范》(標準編號:T/SCGS313001-2023)、《醫用內窺鏡內窺鏡熒光攝像系統影像質量評價規范》(標準編號:......

    化療腸道菌群調控一體化抗結直腸癌新策略

    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威脅人類生命健康。作為治療轉移性CRC的一線藥物,化療藥物卡培他濱(Capecitabine,Cap)具有腫瘤特異性毒性和高響應......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初期異質性建立的調控機制

    腫瘤的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是有效治療的障礙。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作為異質性較高的惡性腫瘤,在所有癌癥中,發病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三。大量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是......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