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由于奶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奶業發展大大受挫,奶粉滯銷嚴重區出現奶粉生產液態奶,奶農殺牛現象;以光明為代表的液態奶生產企業依舊看好常溫奶市場,欲在此實現突破;“三聚氰胺”事件則帶動了鮮奶企業的快速發展,專家分析:以酸奶為代表的崛起,將是中國乳業的第三次拐點。
奶粉滯銷嚴重區出現用奶粉生產液態奶現象
中國奶業協會證實,目前國內奶粉積壓30萬噸,為了消化積壓奶粉,浙江一些乳品企業用奶粉生產液態奶,溫州、金華等地倒奶現象突出。
溫州瑞安某乳品廠的陳廠長說:“以前當地乳品廠都是用鮮奶生產早餐奶,現在許多企業已經改用外地來的奶粉生產。
因為奶粉的成本低,外地奶粉過剩,低價賣掉。一噸奶粉用下去,跟我們用鮮奶產那么多東西相差四五千塊錢。”
企業想方設法消化積壓奶粉,直接影響了市場對鮮奶的需求量,奶粉的積壓本來就對處于產業鏈最前端的奶農不利,用奶粉生產液態奶對奶農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浙江溫州、金華等地,已經出現奶農大規模倒奶現象。郭忠良是溫州瑞安一家奶牛場的場主,他的奶牛場有近200頭奶牛,每天生產1400多斤鮮奶,但從今年2月份以來,每天都有一半多的鮮奶倒入大海。郭忠良說:“牛奶沒人收購我這里錢全部虧了,全部一次性收完的企業我們找不到,找過去他說我們自己企業的奶都要倒了還要收你的奶?”
奶粉滯銷嚴重的甘肅、寧夏等地出現了奶農殺牛救急的情況。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說,殺牛會進一步惡化中國奶源結構,一旦市場得到恢復,很可能出現奶源不足的現象。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根本原因是需求不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盡快落實相關政策,提振消費信心,具體是:落實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后備奶牛飼養補貼等政策,實施奶牛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同時建議政府增加儲備,托市收購,適時采取發放購奶券、牛奶下鄉等措施。從長遠來看,則是徹底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實現奶牛養殖規模化和專業化,實現奶源基地轉型升級。
液態奶新貨上市提價 光明堅守常溫奶市場
近日,廣州市區主要超市銷售的液態奶價格漲多跌少,光明、蒙牛等知名品牌的液態奶均已明顯提價,超市零售價的漲幅大多在10%左右。
新品上市漲了一成
根據市物價局相關信息,近日,市區各大超市的液態奶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揚。記者走訪超市發現,光明暢優草莓優酪乳酸牛奶每組(100克×八連杯)零售價格由9.90元提高到10.60元—11.30元之間,漲幅均在一成左右,最高漲幅達14.1%。
記者從超市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次部分品牌的牛奶漲價,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漲價,由于3月份一些品牌奶制品企業都在清理存貨,于是出現部分規格的奶制品實行特價銷售。進入4月份之后,隨著新貨陸續進場,零售價格也從特價恢復至原價,造成本周奶制品價格的上揚。
該工作人員認為,從往年奶制品的銷售價格走勢情況看,進入二季度后,奶制品價格總體處于下行態勢。雖然最近由于新舊貨物的不同造成價格的上揚,但漲勢不會持久,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液態奶價格會穩中有降。
記者注意到,除了原有產品新生產批次“上崗”之外,乳品企業新推高端產品也成為引領近期液態奶價格走高的重要動力。如光明今年面市的全新單品“莫斯利安”酸奶,售價為15元(100克×六連杯),平均2.5元一杯,價格明顯高過光明原來的酸奶產品。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光明今年年初就曾全面提高產品價格,尤其常溫奶部分特別明顯。
“這其實與其企業戰略調整有關。如果光明成功實現常溫奶的突破,乳業三甲重新排序將不再遙遠。” “2007年我們新建了常溫事業部,并且把公司原來的‘聚焦新鮮’戰略公開變革為‘聚焦乳業、做強新鮮、突破常溫、實現百億’。”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本恒表示。
鮮奶企業異軍突起 專家看好鮮奶推動乳業發展
陳蜀黔認為,鮮奶銷量增加,主要因為消費者更加注重奶源控制和牛奶的營養價值。“無論從奶源控制還是營養價值來看,鮮奶無疑更具優勢。”
“三聚氰胺事件”幾乎讓以常溫奶為代表的一線乳企全軍覆沒,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鮮奶新勢力正在異軍突起:鮮奶企業的銷售額呈井噴勢頭增長,個別企業的銷售額增長了5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福建長富、深圳晨光、貴州三聯等多家知名鮮奶企業發現,“三聚氰胺事件”以后,鮮奶企業的銷售量均出現大幅上漲,部分奶企也趁勢擴張并發起鮮奶聯盟。業內專家表示:中國鮮奶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將重新崛起。
鮮奶·現狀
銷量近來急速上升
“‘三聚氰胺事件’后,巴氏奶的銷量增加了40%。”貴州當地知名奶企——貴州三聯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蜀黔高興地告訴記者,“三聚氰胺事件”后,更多消費者不再只注重品牌,而是更關注產品安全和營養價值。
一般而言,用原奶進行巴氏滅菌、均質而成的牛奶叫做巴氏奶,俗稱鮮奶。這種牛奶的營養保存好,但保質期短。而常溫奶是經過高溫殺菌的奶,營養較前者低,但保質期較長。
“現在我們的工作忙多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周也沒多少時間休息。”陳蜀黔表示。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今年新增了20%的經銷商,同時招了新員工。
鮮奶銷量增長的情況并非貴州三聯獨有,擁有32個牧場的南方最大乳品基地福建長富乳業集團的鮮奶銷量增勢更加迅猛。“鮮奶銷量同比增長了85%左右。”福建長富董事長蔡永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現在每天的鮮奶銷量為大約90噸,而在“三聚氰胺事件”前,每天只有50噸左右。
占據深圳90%鮮奶市場的深圳晨光乳業有限公司,由于市場份額較大,鮮奶銷量同比只增加了10%左右,但公司表示“總銷售量增加了很多”。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大多數知名鮮奶企業的巴氏奶的銷量都有所增加,只是增幅的大小不同而已。
據了解,廣州風行、廣東燕塘、廣州光明、廣美香滿樓、廣州強強興和百富露等一批廣東本地乳品企業,鮮奶銷量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直呈上升趨勢,部分產品的銷量甚至暴增5倍以上,有的企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鮮奶·原因
消費者更看中奶源控制
林琴是廣州一家重點中學的高中生,自從呱呱墜地起,她就開始喝奶粉。小時候喝的奶粉品牌有南山、完達山以及雀巢。初中時,她看到身邊不少同學開始喝蒙牛、伊利的常溫奶,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她改喝鮮奶了。現在,每當她走出家門準備上學時,就順手取出奶箱中那包鮮牛奶。
林琴的喝奶變化歷程,或許是眾多“愛奶一族”的縮影。目前,家長們幾乎發出同樣的疑問:“到底喝什么奶才好啊?”知名乳業專家、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人們更加看重奶制品的3個方面品質:信譽、安全、質量,而不像以前只看重品牌。
福建長富董事長蔡永康表示贊同上述觀點。他說,1998年初,福建長富和蒙牛一同創業,但兩者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蒙牛奉行“先市場后奶源”,長富則是“先奶源后市場”,投入了大部分資金抓奶源建設,如今長富的優勢已開始顯現出來。
貴州三聯陳蜀黔認為,鮮奶銷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牛奶有了新的認識,更加注重牛奶在奶源上的控制,注重牛奶的營養價值。“無論從奶源控制還是營養價值來看,鮮奶無疑更具優勢。”
鮮奶·機會
企業借勢擴張
巴氏奶和酸奶占據了貴州三聯總產量的60%,在陳蜀黔眼里,銷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公司后續的決策。“近年,我們準備擴大巴氏奶的規模,建成兩個規模為5000頭奶牛的母乳場,總投資2億元。同時,投資3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產能,目前正在設計方案,這兩項計劃年內將完成。”
上月底,廣東奶企“老大”燕塘乳業也正式邁出擴張的第一步,耗資3000萬元整合后的粵東太陽寶工廠正式投產。燕塘方面表示,整合太陽寶,有助于加快燕塘在粵東市場的擴張速度。
貴州三聯、廣東燕塘的擴張行動如此迅速,其他企業也不敢懈怠。廣美香滿樓副總經理周冬青表示,今年是香滿樓的質量提升年,公司會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鮮牛奶。廣東風行牛奶營銷部部長胡強也表示,今年風行將擴大奶源基地的建設以及巴氏奶的生產規模,還會加大在中高端市場的運作力度,擴大中高端市場的產品線。
在“鮮奶崛起”的背景下,一個鮮奶企業聯盟應運而生。近日,在成都舉行的“2009中國鮮奶南北對話峰會”上,由新希望乳業牽頭,各地20多家鮮奶企業成立了中國首個鮮奶行業聯盟。該聯盟旨在搶占市場,壯大在乳業界處于弱勢地位的鮮奶企業。據新希望乳業執行總裁李成云透露,聯盟還將組織3~5家成員企業,采用AA制方式,投入一定資金在央視等強勢媒體上播放廣告。
有市場人士擔心,大多數公司都有市場擴張計劃,在明年會不會出現搶奶源的情況從而導致鮮奶價格上漲?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奶企董事長、專家,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今年至明年是奶企恢復的一年,市場需求不會非常旺盛,鮮奶價格將保持與今年持平,不太可能漲價。
專家分析
中國乳業將迎來第三次拐點
在經歷中國奶粉業去年以來集體遭遇滑鐵盧以及近期鮮奶企業異軍突起等情況后,未來幾年內中國奶業格局將如何演變?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998年至2002年,中國奶業的格局是,奶粉的市場占有額一直大于液態奶的市場。2002年之后,液態奶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奶粉。
“中國乳業的第三次拐點,必將是以鮮奶為代表的崛起。”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表示。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鮮奶進出口數據顯示,2009年2月進口100.2萬千克鮮奶,而2008年2月進口僅34.5萬千克,同比增加190%。
不僅奶企嗅到了鮮奶市場蛋糕的香味,其他企業也是反應靈敏。統一企業日前宣布,將跨入乳品市場,并正在考慮與完達山乳業開展鮮奶業務上的合作。
福建長富董事長蔡永康認為,歐美國家以消費鮮奶為主,只有鮮奶到達不到的地方才飲用常溫奶。“中國在最近三五年內很可能呈現這樣的奶業格局,將逐步與世界接軌。”
背景資料
“禁鮮令”曾讓鮮奶企業尷尬
2004年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強制性標準《食品標簽國家標準實施指南》規定,“加工食品不得稱鮮”。因此,凡采用巴氏殺菌法、低溫存放的“鮮奶”,必須使用“滅菌奶”和“巴氏殺菌奶”等標準名稱。
“禁鮮令”讓生產巴氏奶為主的地方奶企被迫拋棄了“鮮”字金牌,取而代之的是生澀、拗口的“巴氏殺菌奶(乳)”的字樣。
上述文件原定2005年10月1日起實施,但由于在乳品行業引發了爭論,而被多次推遲執行。
王丁棉表示,這場爭論后來演變為以巴氏鮮奶產品為主的企業與以常溫奶產品為主的企業陣營之間以及中國兩大奶業協會之間的爭奪,這些情況導致市場秩序混亂,消費者難以選擇產品,以致生產巴氏奶產品的中小企業及奶農中的虧損戶越來越多,甚至還多次出現了奶農倒奶、賣牛、殺牛的現象。“我們曾經都快要倒閉了,那時候真的困難啊!”福建長富蔡永康感慨萬千,“還好,后來撐過來了。”
這場“禁鮮令”最后以“挺鮮派”勝利而告終。去年1月“禁鮮令”取消,巴氏殺菌奶從此得以恢復“鮮牛奶”的正身,國內鮮奶企業開始“復出”。
4月1日~2日,瑪麗·居里學者華人學會首屆年會暨中歐科技人才論壇在德國慕尼黑以“全球直播+線下”的形式成功舉辦。該年會由瑪麗·居里學者華人學會和瑪麗·居里學者全球校友會聯合主辦,本屆主題定為“卓越、研......
4月1日~2日,中國藥科大學“共話中國生物醫藥未來”校友論壇在該校舉行。近千名中國藥科大學各行業杰出校友、百余位專家教授以及藥大友人齊聚一堂,直面生物醫藥領域核心基礎科學難題和卡脖子技術瓶頸,共同探討......
3月22日,恰逢第31屆“世界水日”。由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主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智慧水利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齊聚中國農......
3月19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2023年產業大會”在沈陽市舉辦。大會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主辦。遼寧省副省長姜有為、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等共同......
“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謀劃和一體部署,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根本定位。”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國首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
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正式啟動。該挑戰賽旨在以場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
“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2月13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環節中提到。當天,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小學凈入學率從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3.1%提高到2018年的100.9%高中......
“湖南農業多功能性強,但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仍不足。應充分發揮湖南農業科技資源優勢,在部署岳麓山實驗室強化種業研究的基礎上,產學研緊密結合,依托中國科學院及相關涉農科研機構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