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4-21 11:36 原文鏈接: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

      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中國航天的新高度。航天日前后,相關單位將舉辦航天開放日、科普講堂、知識競賽、交流研討等400多項活動,各地航天展館、航天設施將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一批院士專家將走進校園進行科普宣講,勉勵航天人探索未知、建設航天強國,倡導青少年知而促行、不斷求索宇宙奧秘。

      攜手推進重大工程國際合作

      過去一年,中國航天全年實施宇航發射任務64次,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夢圓“天宮”;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嫦娥石”;高分專項完成天基部分建設,遙感應用惠及全球;“羲和”“夸父”雙星逐日,初步建立綜合性太陽觀測網;“句芒”就位,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助力低碳減排;成功召開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開創空間探索和創新合作新局面……

      今年是國家航天局成立30周年。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呂波介紹,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家航天局秉承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理念,與國際社會攜手共進,共同推動航天可持續發展。

      呂波說,在重大工程國際項目合作方面,國家航天局聯合實施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法海洋衛星和天文星、中意電磁監測衛星等項目;組織推動天問一號火星軌道數據交換、嫦娥四號任務外方載荷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國際聯合研究以及嫦娥六號、七號國際載荷的征集遴選。

      在多邊領域,中國發起了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倡議國際合作伙伴聯合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近地小天體聯合監測應對等,對中國航天提升國際影響力、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中國航天好戲連臺: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重大任務推進工程研制;中國空間站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澳門科學一號、高軌20米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新一代海洋水色等衛星將發射入軌。“我們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探索宇宙奧秘、保護地球家園、增進民生福祉、服務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呂波說。

      航天大家云集主場活動

      公布2023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頒發2022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錢學森最高成就獎、錢學森杰出貢獻獎、航天創新團隊獎、航天國際合作獎,發布首次火星探測相關成果,正式掛牌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今年航天日的主場活動主要包括啟動儀式、中國航天大會、空天信息產業與商業航天發展研討會、航天科普系列展覽、中國航天文化藝術論壇等活動。

      此次航天日活動期間還將發布具有安徽特色的小衛星命名。該衛星將于2024年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發射,為未來月球通導遙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亞偉說,本次航天日活動期間邀請約1200名嘉賓參加,包含一大批院士、專家和國際航天界知名人士;將揭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空探測學院”;正式掛牌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舉辦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論壇;發布深空科學城概念性設計規劃等。屆時,月壤、“嫦娥五號”返回器、航天員艙外航天服等一批重量級實物展品將亮相安徽。

      張亞偉介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電科38所等多個科研機構研發的自主創新成果,在航天運輸系統、空間基礎設施、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航天重點任務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航天產業方面,安徽形成了以合肥、蕪湖為重點,以航天宏圖、中科星圖等頭部企業為牽引,集聚110多家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的產業集群,彰顯出厚積薄發、動能強勁的發展態勢。

      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

      去年2月,承載著深空探測新夢想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在安徽揭牌。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為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工程提供重要支撐。

      深空探測實驗室執行主任關鋒說,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已經成功實施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任務,實現探月工程“繞、落、回”戰略規劃的圓滿收官;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一步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探測。

      “當前,我國已經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太陽系邊際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的論證工作,與世界同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論證。”關鋒說,深空探測實驗室作為先行先試的新型研發機構,將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科學技術研究,打造國際化科學技術創新平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傅堯介紹說,近年來,該校積極主動參與了“嫦娥”“天問”“北斗”等航天工程任務,獨立研制了天問一號環繞器的科學載荷火星磁強計。

      “學校將以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為契機,瞄準太陽系起源與演化、行星宜居性演化和地外生命探尋等深空探測領域重要科學問題,開展前沿科學研究。重點在深空智能感知和機器人、深空智能定位和導航、地基空間態勢感知、深空物質循環等方向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載荷研制工作。”傅堯說。


    相關文章

    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交付實驗科學家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4日上午,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在東風著陸場交付由中科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4日14時左右,部分實驗樣品運抵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

    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交付實驗科學家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4日上午,中國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在東風著陸場交付由中科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4日14時左右,部分實驗樣品運抵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

    載荷專家桂海潮:迎接這次任務的挑戰我非常期待

    在這次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當中還有一個新面孔——航天員桂海潮,桂海潮是中國空間站的首位載荷專家,擔負著在空間站開展大量科學實驗的重要使命。總臺記者在對他的采訪中感受到,專業、細致、自信,是他的最大特質。......

    “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今日啟幕

    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今天在合肥啟幕。包括院士、專家和國際航天界知名人士在內的約1200名嘉賓齊聚合肥,共襄盛會,共同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本屆“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意在......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超硬核!大國重器又上新了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造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傳來好消息!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也被稱為“地面空間站”。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

    從中國空間站返回的巴基斯坦植物種子交還巴方

    2月8日,巴基斯坦植物種子從中國空間站成功返回慶祝儀式在伊斯蘭堡舉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官員在儀式現場將從中國空間站返回的植物種子交還巴科學家。據了解,在中巴太空育種合作項目框架下,巴方科學家選取了......

    天文攝影師劉博洋:跟拍記錄中國空間站“成長”

    劉博洋是一位90后天體物理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天文攝影師。劉博洋仰望星空,懷揣夢想,成功用自主開發的光學跟蹤技術拍攝到了中國空間站,并用幾個月時間完整記錄了中國空間站建設時期的12種構型,留下了異常寶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