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儀器開發與創新系列主題沙龍 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專場
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協創業服務中心、北京科技創新促進中心指導,金隅智造工場、首都創新大聯盟主辦,中科智匯工場、徐州淮海生命科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協辦的“國產儀器開發與創新系列主題沙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專場”在北京成功召開,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討論交流。分析測試百科網為您報道精彩內容。
國產儀器開發與創新系列主題沙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專場現場
主持人 首都創新大聯盟蘇立清(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秘書長盧俊鋒(右)
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方向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術林,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瓊,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技術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孔維恒等專家,以及分析儀器、醫療設備等多家企業代表,對“中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需求現狀與供給適配問題,市場份額與使用效果問題,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的差距及挑戰,應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相關領域儀器設備的國際、國內研發趨勢問題,國產儀器計量驗證與測試平臺建立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科研與產業化發展的現實意義問題”等五大會議主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主題一:中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需求現狀與供給適配問題
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向東
方向東指出,當前我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市場需求旺盛,國產設備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逐漸上升。他提到,近年來,國產化測學設備的技術不斷突破,已經達到國際標準,且成本效益逐漸顯現。然而,他也表示,面對未來中國健康模式的轉變,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市場需求,不斷創新和調整產品結構。同時,在技術發展時也要增強國產儀器可實施性,實現高精尖儀器設備的實用化。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曉瓊
李曉瓊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醫療檢測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此外,他還提到了公共衛生、養老護理等領域對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
討論環節,與會人員分別從企業和學校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他們認為,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市場需求,進行精準的定位和發展。同時,學校和企業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的創新和研發。
主題二:中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國產儀器的市場份額與使用效果問題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劉術林
針對加強國產儀器市場份額占比問題,劉術林建議加強國產儀器的人機交互設計,提高操作人員的信任度和使用體驗。他認為,人機交互設計的改進將有助于提高設備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劉術林還建議國內同行在公司網站等對外宣傳媒體中增加背景知識和用戶體驗;政府或者行業協會做為中間人,在用戶和企業建立溝通橋梁,生產出符合國情的產品,并有效組織產學研用,建立起利益共享機制,把醫療檢驗和診斷儀器設備做大做強。
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高級工程師 孔維恒
孔維恒用一些數據分析了中國海關在儀器設備使用中的國內外占比問題,并提到中國海關在完善基礎信息和增加檢驗設備穩定性和準確性上有很大進步空間。她表示,中國海關一直在努力推進國產化工作,并不斷完善檢驗設備。
李曉瓊補充說,軟件研發設計人員的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只有在整個產業鏈上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推動國產儀器的發展。
主題三: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的差距及挑戰
與會專家就國產儀器在功能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與進口儀器的差距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表示,國產儀器在功能性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核心技術、成本控制、品牌推廣、技術轉化等方面發展空間很大。專家們提出,首先,應建議建立一個體制,對剛研發出來的儀器進行一定的過渡期,而不是急于推向市場。其次,政府應加大對核心關鍵部件的支持力度,以促進國產儀器的發展。此外,他們還呼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國產儀器的技術水平。
主題四:應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相關領域儀器設備的國際、國內研發趨勢問題
孔維恒表示,智慧化和自動化是當前醫療設備研發的重要方向。針對疫情期間的需求,她介紹,研究中心開發一款針對海關系統的核酸檢測設備。這款設備具有高效、高速、準確的特點,能夠滿足海關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核酸檢測的需求。同時,設備還設置了二維碼功能,方便用戶登記信息并實現快速檢測。
主題五:國產儀器計量驗證與測試平臺建立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科研與產業化發展的現實意義問題
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國在科研儀器領域正不斷進步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在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升、產業鏈合作以及技術體系和架構理念問題改進等方面,此外,還應強化供應鏈、研究核心技術以及提高市場認可度。
李曉瓊指出,首先企業應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關注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加強產業鏈合作,打破企業之間的競爭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此外,企業還應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
國產儀器行業通過加強產業鏈合作、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有望在全球儀器行業中嶄露頭角,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現場討論
本次主題沙龍匯聚了業內專家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領域的發展趨勢、技術創新和市場前景。大家圍繞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為推動我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通過本次會議,我們對我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產業的發展現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挑戰也有了更為明確的把握。我們相信,在各位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產業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11月4日,大連市科學技術局發布《2024年度大連市科技人才創新、科技人才創業項目擬立項公示》,共有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11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9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9人,青年科技之星99人;支持科......
11月2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連續8年居全國之首;江蘇超過北京居第2位,北京居第3位,浙江和上海依然......
依據《上海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要求,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本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申請進行了審查,擬同意以下申請項目進入特別審查程序,現予以公示。產品名稱:便攜式手部智......
10月26日,北京一家企業研發的多通道中醫脈診儀、均勻面光源中醫舌診儀獲批上市,是我市成功轉化落地的第二、三個中醫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有8個第二類醫療器械獲批,創新產品獲批總數已達3......
10月26日,北京市首屆量子信息技術創新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辦,中關村(海淀)量子科技未來產業園、中關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正式揭牌。記者了解到,該產業園和孵化器均為全市首次設立。據悉,......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對2024年度8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公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
元宇宙是泛在互聯網時代先進信息技術集成創新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它的發展對于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目前,元宇宙領域的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近期,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并購重組,成為市場熱點。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科技行業并購重組正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本文全面梳理A股市場科技領域的并購案例以及發展趨勢,對科技企業......
昨日,全球體外診斷領域的先鋒快奧森多宣布,旗下首臺國產設備于公司在湖南長沙設立的首家中國工廠正式交付,長沙工廠也將全面投產。長沙工廠是快奧森多在亞太地區的首個生產中心和中國本土首個臨床檢驗儀器全資工廠......
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集聚了全國企業近五成的研發經費投入,產出了七成左右的發明專利。這是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監測報告》中了解到的信息。國家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