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是由厭氧的肉毒梭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細菌外毒素,它能引起死亡率極高的肉毒中毒。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根據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將其分為A、B、C、D、E、F和G7個型。其中A、B、E、F為人中毒型別,C、D型為動物和家禽的中毒型別。C型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飲食污染有C型肉毒梭菌特別是C型肉毒毒素的水源或草料的動物有可能發生C型肉毒中毒。動物中毒后, 20小時左右甚至幾小時內即可致死,死亡率極高,常常來不及用抗毒素進行特異性治療。 [1]
肉毒中毒發生后,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則會引起其它食肉動物因食用中毒動物尸體而死亡或攜帶肉毒梭菌,造成肉毒梭菌在自然界中的傳播與潛伏,有可能引起范圍更廣、更嚴重的肉毒中毒,并危害人類健康。用C型肉毒類毒素疫苗進行預防免疫是防止動物肉毒中毒的最有效辦法之一。
肉毒毒素不耐熱,90℃2分鐘可完全破壞;不耐堿,溶解在pH11的堿性溶液中3分鐘就可滅活。肉毒毒素溶液加0.6%的福爾馬林37℃下作用一個月以上可失去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成為類毒素。本毒素對乙醇穩定;但可被鹵素滅活。粗制毒素較精制毒素穩定。毒素溶液在pH6.0,4℃下保存,效價可保持半年不變。凍干毒素在低溫條件下可長期保存,毒性下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