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癥狀
極度乏力、嚴重消化道癥狀(腹痛、腹脹、惡心、食欲不振、嘔吐)、皮膚黏膜黃染進行性加深、尿色進行性加深、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皮膚粘膜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為主要共同臨床特點,還可有低熱、各種并發癥相應的表現等,具體臨床表現因肝衰竭的不同分類存在一定差異。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內出現Ⅱ度及以上肝性腦病(表現為性格改變、行為異常、精神錯亂、意識模糊、睡眠障礙、定向力和理解力減低等)。北京佑安醫院對5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資料總結:高度乏力者88%,嚴重食欲不振者80%,惡心嘔吐者76%,腹脹者84%。發病者中40歲以下的青壯年占78%。由于既往體健,對疾病的耐受性較強,所以在疾病早期仍能堅持勞動或工作。另外對疾病的認識不足,也是疾病加重和迅速惡化的原因之一。
(2)亞急性肝衰竭:起病較急,發病期限為15日~26周,除癥狀體征與急性肝衰竭相同特點外,黃疸迅速加深,由于疾病的病程延長,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如: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腦病等,患者會出現腹脹、浮腫、意識障礙。診斷上也分為腹水型或腦病型。
(3)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既往有慢性肝病表現,短期內發生急性或亞急性肝功能失代償表現,臨床癥狀比急性肝炎起病要重。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和失代償,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有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各種并發癥表現。
疾病危害:
葛宗成等報道肝衰竭的病死率為73.9%,其中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病死率分別為87.8%、69.3%、66.5%,凝血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