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類嚴重的疾病。盡管不少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診斷和治療,但它的復發率依然很高。對于病情已進入中晚期的患者而言,預后更不樂觀:如果癌癥擴散到了周邊的淋巴結,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1%。當癌癥擴散到其他器官后,5年生存率更是只有3%。
肝癌的主要風險之一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作為一個肝炎大國,中國的肝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在男性中,肝癌已是第三大高發癌癥,僅次于肺癌與胃癌。但在目前,我們對于肝癌的有效治療手段,還極為有限。
最近,《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刊登了一篇綜述,介紹了全世界范圍內已經獲批,以及正在研發的部分肝癌療法。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藥明康德微信團隊也將為各位讀者整理其中的內容。
現有的系統療法
從作用機制上看,目前的肝癌系統療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多激酶抑制劑”(MKI),另一類則是免疫療法。
目前,美國FDA已經批準了3款MKI。第一款是拜耳(Bayer)帶來的索拉非尼(sorafenib),它在2007年獲批,是首款治療晚期肝癌的一線療法。從總體生存率收益上看,它要優于安慰劑。但它的客觀緩解率(ORR)較低,只有2%。
第二款MKI同樣由拜耳帶來——2017年4月,美國FDA批準瑞戈非尼(regorafenib)上市,用于在索拉非尼的治療后,疾病依舊出現進展的患者。
今年8月,衛材(Eisai)和默沙東(MSD)聯合帶來的樂伐替尼(lenvatinib)也得到了美國FDA的批準上市。這款新藥在一項3期臨床研究中表明,其與索拉非尼的中位總生存期相比,具有非劣效性。這也是FDA在過去十年來批準的首款能用于一線治療的系統療法。
相比之下,能用于治療肝癌的免疫療法就不是那么多。目前,只有Opdivo(nivolumab)獲批,用于曾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患者。另一款重磅免疫療法Keytruda(pembrolizumab)則在今年7月獲得了治療肝癌的優先審評資格,有望在11月初獲批。
重要的在研療法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們也為我們整理了一些重要的在研療法。從作用機制上看,血管生成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依舊是主流。
這些在研新藥中,cabozantinib有望率先來到患者身邊。這同樣是一款口服的MKI。在經治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相較安慰劑,它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達到了主要臨床終點。目前,美國FDA已經接受了這款新藥的上市申請,有望在2019年1月14日前作出批復。
一些在研的肝癌療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由禮來帶來的ramucirumab是一款抑制血管生成的單克隆抗體,能夠靶向VEGFR2。在一項3期臨床試驗中,它同樣能延長經治患者的總生存期。但它只適用于甲胎蛋白(AFP)表達水平較高的患者。在那些表達水平不高的患者中,它的治療效果有限。
在研管線里,免疫療法也同樣占據了重要地位。除了有望在本月獲批的Keytruda外,管線中還有百濟神州與新基帶來的tislelizumab,以及諾華帶來的spartalizumab。兩者的作用靶點都是PD-1,前者已經進入了3期臨床階段,后者也已進入了2期臨床研發。此外,PD-L1抑制劑Tecentriq(atezolizumab),以及Imfinzi(durvalumab)與tremelimumab(CTLA-4抑制劑)也正在臨床研發之中,Tecentriq還曾獲得美國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另外一些值得關注的藥物,靶向的則是其他靶點。它們包括了靶向TGFβR1的galunisertib(禮來研發),以及靶向磷脂酰絲氨酸的bavituximab(Oncologie研發)。
總結
研究人員們分析指出,依照市場份額看,目前抑制血管生成的藥物占了統治地位,但免疫療法將在5年內有望成為治療肝癌的第一大療法。我們期待更多新藥能夠不斷問世,給全世界的肝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