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肝硬化的疾病有多種,在我國,大多數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地方病有血吸蟲病肝硬化;遺傳代謝性疾病中有肝豆狀核變性等。肝炎肝硬化患者多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亦常見。肝硬化初期殘余的正常肝細胞及肝組織尚能滿足機體代謝功能等需要,在糖、蛋白及脂肪的合成代謝維持正常功能,表現為各項生化指標基本在正常范圍,并未出現低蛋白血癥及肝功異常,腹腔內無積液(無腹水),此期叫代償期肝硬化,一旦到了明顯肝功異常伴有腹腔積液(腹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或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并合癥時,就進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可見肝硬化腹水是嚴重肝病即失代償期肝硬化的主要表現。國外研究數據顯示,失代償期肝硬化如未得到有效治療(如及時有效抗病毒治療等),其5年生存率只有14~20%,而失代償肝硬化患者75%以上有腹水形成。可見,肝硬化腹水可作為肝硬化失代償的主要判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