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鉀(K) :
人體每日約需2-3g鉀,主要由食物提供。維持鉀的體內平衡的機制有胰島素、醛固酮、酸堿平衡缺氧等因素。一般在腎功能正常時,可以排出大量的鉀,只有腎功能受損時,攝入過多的鉀,才能造成鉀潴留。但當嚴重腹瀉時,有大量鉀從大便中丟失,造成缺鉀現象。
臨床意義
(1)血清鉀升高:見于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低醛固酮血癥及應用氨苯喋啶、去氧安體舒通等都可造成鉀的排出量減少而引起鉀的升高。高鉀飲食、口服或注射含鉀液過多也能使血鉀增高。另外,溶血、擠壓傷、組織缺氧、胰島素缺乏、毛地黃中毒均可使血鉀升高。
(2)血鉀降低:通過胃腸道丟失鉀過多,如嘔吐腹瀉,胃腸引流。尿內排出的鉀過多,如醛固酮增多癥,服用利尿劑。另外堿中毒、低鉀飲食、心功能不全、輸入無鉀液體,也可造成血鉀降低。
2.血清鈉(Na)
正常情況下,體內鈉的攝入量與排出量應保持平衡。鈉主要經腎臟由尿排出。臨床上發生的電解質異常,通常都包括鈉失調。血漿鈉濃度只反映細胞外液鈉離子與水的平衡,所以應隨病情變化隨時測定。
臨床意義
血鈉降低:
(1)胃腸道失鈉:可見于嘔吐、腹瀉、胃腸道引流
(2)從腎臟丟失:嚴重的腎孟腎炎、腎小管嚴重損害、腎皮質功能不全、糖尿病。
(3)皮膚失鈉:大量出汗時,只補充水而未補充鈉。大面積燒傷,創傷。
(4)抗利尿激素過多。
血鈉升高:臨床上少見,多由缺少水分所致,因此伴有脫水癥狀。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原發、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3.血清鈣(Ca) :
血液中的鈣幾乎全部存在于血清中,含量很少,僅為人體內鈣含量的0.1%,但卻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參與凝血,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肌節律等。
臨床意義:
血鈣升高:見于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維生素D過多癥,多發性骨髓瘤等。
血鈣降低:臨床上是很多見的,表現為手足抽搐。見于下列疾病: (1)甲狀旁腺機能減退,血鈣可降至1.75mmol/L (5mg/dL)以下,血磷可升高。 (2)佝僂病與軟骨病:體內維生素D缺乏,使鈣吸收障礙,導致鈣、磷都偏高。 (3)慢性腎炎尿毒癥,嚴重肝炎時,見血鈣降低。 (4)長期低鈣飲食或吸收不良,在嚴重乳糜瀉時,食物中的鈣與未吸收的脂肪酸結合生成鈣皂,排出體外而造成低血鈣。 (5)新生兒低血鈣癥,可引起驚厥。
4.血清鎂(Mg)
鎂是人體必需的元素,與機體的糖、脂肪和核酸代謝有密切的關系。人體所需要的鎂來源于食物,由小腸吸收,腎臟排出。腎臟能夠有效的保留鎂,當體內的鎂缺少時,腎的排鎂量極少。
臨床意義
血清鎂增高:見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旁腺機能減退、阿狄森氏病、多發性骨髓瘤和嚴重脫水等。
血清鎂降低:見于鎂的來源不足,如長期禁食、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或者由于鎂丟失過多造成血鎂降低,如服用利尿劑、慢性腎炎多尿期。一些內分泌疾病也可造成血鎂降低,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癥等。
5.血清鐵(Fe)
鐵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體所需要的鐵有兩個來源,一是由食物供給,二是體內的鐵反復利用。人體鐵的需要量因年齡、性別、生理情況不同而略有差異。春期婦女、妊娠及哺乳期的婦女及兒童需要量比正常成人需要量多。鐵的吸收與胃酸維生素C的量有關。機體貯存鐵的能力很強,可在體內反復利用,所以一般不致缺鐵。
臨床意義:
血清鐵升高:見于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急性肝炎及鉛中毒等。
血清鐵降低:見于各種原因的缺鐵性貧血、慢性失血、月經過多、妊娠、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肝硬化等
6.血清銅(Cu) :
銅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及組成多種酶,廣泛參與機體的代謝,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體所需要的銅的來源主要由食物提供(動物肝臟)。銅在胃及小腸上段被吸收,運到肝臟,進行代謝。血液循環中的銅只占人體總銅量的10%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膽道梗阻、甲亢、惡性腫瘤、肝硬化等。ih2-i, 百拇醫藥
降低:見于肝豆狀核疾病,也可見于低蛋白血癥,如營養不良、腎病綜合征等。
7.血清無機磷(IP)
血磷系指血清中無機磷酸鹽中所含的磷。體內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鈣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少部分構成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如磷脂、核苷酸等。而血清中的無機磷酸鹽只占極少部分,它構成血液的緩沖系統。人體所需的磷主要由食物供給,在小腸上段補吸收,經腎臟和腸排泄,腎小管又對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臨床意義
血清無機磷升高:
(1)甲狀旁腺機能減退,從腎臟排出的磷減少而導致血磷升高。
(2)慢性腎炎晚期,無尿或少尿時,磷的排泄障礙而使血磷升高。
(3)維生素D攝取過多,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清鈣、磷升高。
(4)多發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會增高。
血清磷降低:
(1)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尿磷排泄量增加而使血清磷降低。
(2)腎小管變性病變,如范可尼綜合癥,腎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礙。
(3)佝僂病或軟骨病時,伴有繼發性甲狀旁腺增生,腎臟排磷增加。
(4)長期腹瀉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來源減少。
8.血清鋅(Zn) :
鋅是細胞生長和繁殖以及維持人體內某些酶活性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血清中約有34%的鋅與血清蛋白緊密結合,66%與蛋白結合較松散。含鋅的酶有羧肽酶A、谷氨酸脫氫酶等。鋅在胰島素和卟啉代謝中也起重要作用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鋅中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降低:見于急性組織損傷、急性傳染病、慢性肝病及腎病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