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其實就是通過將互聯網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便捷地實現能源共享。”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國忱說,互聯網將給能源市場帶來巨大的變革,而新能源企業面對互聯網則比傳統能源企業占有較大優勢。
能源是每一個行業的基礎,而觸手可及的互聯網正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當開放的互聯網與傳統的能源牽手,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最近的一項案例是7月底的億利資源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大集團分別就“互聯網+綠土地、綠能源”進行簽約,利用互聯網為治沙綠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而之前的6月份,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工信部等參與制定了《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這項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也已經提交給國務院。在環保、國企改革、價格改革等多重政策督促下,能源互聯網正逐漸成為2015年下半年的大風口之一。
“能源互聯網其實就是通過將互聯網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便捷地實現能源共享。”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國忱說,“互聯網將給能源市場帶來巨大的變革,而新能源企業面對互聯網則比傳統能源企業占有較大優勢。”
據了解,億利資源計劃未來用3~5年的時間,在庫布其沙漠、騰格里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投資修復300萬畝荒漠化土地發展現代生態牧業。億利資源將利用華為在數字信息、通信、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建設真正意義的全數字化智能光伏電站——借助4G通信技術,通過先進的智能化運維手段,實現光伏電站的精細化運營。
“無論身在何處,借助互聯網,在手機上都可以看到集團所有電站的發電量、實時電力銷售的收入、每個設備實時的工作狀態和參數。”劉國忱介紹說。
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自我完善、生產互聯。
“能源互聯網用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和軟件應用程序,將能源生產端、能源傳輸端、能源消費端的數以億計的設備、機器、系統連接起來,形成的是能源互聯網的‘物聯基礎’。”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介紹說。
“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預測,是能源互聯網得以實現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市場總監侯玉菡看來,不論是物聯基礎或是 “互聯網+”,都給企業產品輸出增加了體驗效果。“在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里,所有市場行為都是依托于體驗的,不管能源利用形式或是發電形式,都是為了給整個社會創造更有效的體驗系統。”
能源互聯網通過整合運行數據、天氣數據、氣象數據、電網數據、電力市場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機器學習,打通并優化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端的運作效率,需求和供應將可以進行隨時的動態調整。“智能發電、用電、儲電設備,最終都將接入網絡,借助信息流,形成自我對話。”張雷說。
利用能源互聯網,張雷努力的目標是徹底突破并超越傳統風機的技術禁錮,使風機能夠主動感知、思考、判斷和決策,讓風機使用數據洞察兩個問題:“一個是風正在做什么,另一個是下一步風還要做什么。”張雷說。
他認為,新的能源體系特征需要能源互聯網,同時能源互聯網將具備“智慧、學習、進化”的生命體特征。
“通過信息化手段,未來智能化的用電設備、發電設備和儲能設備三者之間進行機器和機器的溝通,供需之間的平衡將會更加有效。”張雷說。
而金風科技也正在實行風電、光伏、儲能和微燃機等的互聯,以完整的系統推動整個新能源形式相互之間的互聯。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風能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335萬千瓦。“風電已經表現出很強的競爭性。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轉變不可避免,可再生能源將會改變目前的供給關系。”侯玉菡說。
侯玉菡認為能源互聯網的本質在于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和全產業鏈低碳化,而金風科技也正在踐行這一宗旨。
“金風企業要回歸到制造企業的根本,做好產品和服務,保證產品質量,讓我們的客戶能發出更多清潔的電。”侯玉菡說,“我們把所有客戶的風電廠,包括金風自有的風電廠回歸到資產本質,從資產保值增值角度來看,只有認定資產本質,才能讓設備和能源使用系統更加科學有效,讓資產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在劉國忱看來,能源互聯網的誕生會使得能源的價格變得愈加低廉。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以倍數的速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化石能源的成本越來越往上漲。化石能源的隱形成本,如空氣污染、煤礦挖掘等越來越顯性,社會越發展,化石能源對社會產生的負擔會越大。”劉國忱說。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才剛剛開始,以后的機會也會很多。微網建設、分布式新能源、特高壓儲能、源路由器以及充電樁、大數據分析,配電自動化傳感器、售電平臺、電力服務商或許會成為未來能源互聯網領域的投資主線。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需要能源行業、通信行業、互聯網行業、法律、金融、資本等等各個方面的領域融合。”曾鳴表示。
“從頂層設計來講,能源互聯網包括互聯網售電、可再生能源的交易,以及各種分布式的能量管理系統,這其中又包括工廠能量管理系統、建筑樓宇能量管理系統、家庭能量管理系統等各個方面。”曾鳴說。
作為具體實踐者,每一個新能源行業企業都在全身心投入能源互聯網的潮流。
據侯玉菡介紹,金風科技位于江蘇大豐的智能微網項目已經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是江蘇省首套智能微電網項目,同時也是我國目前高技術含量的分布式并網型智能微網。
而智能電網可能會成為能源互聯網在電力互聯方面的技術著力點,這也得到了曾鳴的認同。
“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發展,將會把現有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發與整個能源體系協調優化,進行整合,從而使得電力系統和其他能源系統范圍得到外延和發展。”曾鳴說。
從休閑的鳥友到鳥類學的癡迷者,你現在可以跋涉到全球遙遠的角落,識別你發現的任何帶著羽毛的朋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大受歡迎的Merlin鳥類識別應用程序已經超越了它的巢穴,展開了它的翅膀,現在可以識......
5月23日,在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海港廣州南沙港,一艘艘國際貨輪正有序靠泊、離泊。貨物到港后,依托海關“集拼智管”新模式,涉及多個貨主的貨物可獨立進行申報,無需查驗的貨物可快速通關。在繁忙的廣州白......
科學繼續推進智能織物,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并為其佩戴者提供更多"服務"。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可穿戴的紡織品,它能自我修復、抗菌,甚至可以用來監測一個人的心律。來自美國、......
作為制造強國建設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有效途徑,對于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
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在合肥舉行,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為主題,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
構建產業生態圈,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籌)聯合單位集體簽約!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海淀區人民政府、延慶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生態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
構建產業生態圈,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籌)聯合單位集體簽約!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海淀區人民政府、延慶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北京市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生態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
智能隱形眼鏡是一種像普通隱形眼鏡一樣附著在人眼上的產品,但可以提供各種信息,其對晶狀體的研究也將助力診斷和治療。此次,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和韓國電工研究院(KERI)合作開發出了智......
2023年開年伊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陳左寧、鄔江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等領銜,來自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索邦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等單位的海內外9位院士及12位專家,在《科學》合作期刊Int......